积极心理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积极心理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郎比博

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市30022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积极心理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参照组在常规护理方式外采用积极心理学护理方式,然后比较分析对照组与参照组的康复效果。结果参照组康复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之中,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

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抗精神类药品往往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治疗方式,这类药品确实可以让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1],但其后期会对患者的心理以及认知功能上的恢复产生影响。康复护理即是针对这一类精神分裂症患者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它通过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使患者的社交、生活以及工作能力得到恢复。本院在采取康复护理的同时加入积极心理学辅助护理,能够让患者逐渐转变消极情绪,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并积极参与到治疗康复过程中,使其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所示:

1资料选取与方法

1.1资料选取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名,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名。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为20、10名;年龄在25-60岁之间,平均年龄(47.02±4.50)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0±1.21)年;观察组中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6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4名,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7.22±4.35)岁,病程1-8年,平均(4.25±1.17)年。此外,对照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性别、身高等其他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在采取康复护理的过程中配合基础护理,由医护人员负责并指导患者的用药,鼓励患者踊跃参加由医院所组织的日常活动和健康宣讲会等;此外,在进行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必须叮嘱患者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引导其在空闲时间用读报、听歌、看书和下棋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1.2.2参照组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护理,其护理内容包括:①采取护理前训练: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之后,医护人员必须积极热情的接待,并仔细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做到全面的病情评估。医护人员必须通过医院心理专家的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护理水平,从而给予患者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②积极心理学运用: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患者一起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以谦和的态度耐心帮助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实时把握患者的心理问题并积极与患者沟通共同商榷解决方案,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护理,夸奖患者的良好表现,让患者感受到治疗和护理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的改变,增强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消极心理。③家庭支持:在采取护理之前,医护人员必须与其家属解释护理的目的和其重要性,获得家属的全面支持。此外,医护人员也要积极鼓励患者家属配合护理,让家属与患者进行更多的陪伴和交流,聆听患者的内心想法,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④恢复正常生活:在治疗期间的空暇时段,医护人员可以带动患者开展文娱活动,也可以让患者与正常人进行更多的接触,建立良好的社交模式,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2]。

1.3观察指标

选择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之后的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回忆力,评分越高代表认知能力越好;使用SAS、SDS评分表评价患者实施护理之后的心理状态,评分越低代表其心理越健康。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有关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选用t校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选用X2校验。P<0.05时则证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护理后的MMSE评分

对照组的MMSE评分为(24.71±1.70)分,参照组的MMSE评分为(28.10±2.6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护理后SAS、SDS评分

对照组的SAS、SDS评分分别是(34.29±5.71)分、(35.73±6.91)分;参照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23.39±6.71)分、(27.30±5.91)分。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情是慢慢加重且病程不断发展的,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必须采取住院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药物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情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通过这种方式治疗的绝大多数患者在其病情缓解以后,他们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的甚至会丧失[3]。另外,如果精神分裂症常年不进行治疗,或者长期治疗仍没有效果,这不仅会使患者的身心受到损害,也会让其家人饱受痛苦甚至是折磨,严重降低患者本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强调在患者精神症状控制的同时,尽可能的恢复患者的工作、社交和家庭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在能够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而积极心理学的护理方式是在患者的护理服务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促进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康复。精神分裂症不仅是一种身体疾病,更是一种心理疾病,而积极的心理学护理方式更适用于在其康复护理的过程中。

对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辅助护理,其结果表明:参照组患者其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是参照组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同时,运用了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护士与患者一起解决了一些心理问题,改善了其认知能力,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及时消除了患者的消极情绪,并通过家属的全力配合,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支持,抑制了不良情绪的发生。此外,积极鼓励患者参加文娱活动,使患者主动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对其社会功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4]。

综上所述,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之中,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敬.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7):142-144.

[2]陈君凤.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130-131

[3]杨微.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作用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4(29):127.

[4]吴菁,章三斌,唐义莲,等.团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780-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