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及其原因龚小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及其原因龚小省

龚小省李文杰谢路遥

新邵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9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即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尿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和2016年1月至12月两个时间段内各随机抽取的100例血液标本、100例呼吸道标本、100例粪便标本、100例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阳性率明显不同:2015年的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35.00%、30.00%)显著高于2016年的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21.00%、18.00%),2016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16.00%)显著高于2015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7.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时间段的粪便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3.00%、2.00%)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产生不同影响,究其原因为标本操作相关人员专业度不高、标本采集、保存、运输不规范等干扰。必须加强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关键词: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尿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基于感染性疾病的严重危害性,医学相关领域不断加深对临床标本影响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原因的分析,以不断提高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及早为感染疾病做好相关干预方案,尽可能保障受检人员的生命健康[1]。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标本有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尿液标本,本文回顾分析两个时间段四种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得出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和2016年1月至12月两个时间段内各随机抽取的100例血液标本、100例呼吸道标本、100例粪便标本、100例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并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标本从各科室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1.2检验方法

血液标本采集:在受检者的发病初期或发热高峰期进行采集静脉血10ml到梅里埃血液增菌培养瓶内。呼吸道标本采集:采集晨痰,咳痰前先用清水、冷开水反复漱口,然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痰盒中,1h内送检。粪便标本采集:自然排便后,挑取有脓血、粘液部分的粪便约2~3g置于无菌器皿中。尿液标本采集:清洁尿道口后,采集患者清晨尿液10ml并及时送检。不同标本按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接种处理,分离出的细菌用天地人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处理。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进行分析并比较两个阶段相应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以百分数(%)表示,通过检验,当P<0.05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阳性率均相对较低,2015年的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显著高于2016年的相应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2016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显著高于2015年的相应标本概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时间段的粪便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微生物学检验水平也得到提高。但是,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的阳性率仍旧较低,需要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本文以我院较常使用的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尿液标本四种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阳性率进行两个时段的对比,发现2015年的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显著高于2016年的相应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2016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显著高于2015年的相应标本概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时间段的粪便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一方面反应了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阳性率均相对较低,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阳性率大都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分析如下。

不规范的收集、保存和运输标本:标本在收集、保存和运输过程中不规范,如没用使用消毒的器皿盛载,标本过度暴露,没有及时进行微生物检验,将采集的厌氧菌标本与空气接触等。该类情况极容易使标本受到污染、非病原微生物过度繁殖等问题,导致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受到影响而降低。标本操作相关人员专业度不高:标本操作相关人员必须要具有相应的生物、化学等理论知识以及良好定性试验能力、手工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主观判断能力等,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保证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准确性。目前,我院标本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规范不完善,相关人员专业度不高,成为我院医学水平上升的瓶颈。对此,我院必须要加强标本收集、保存和运输的规范性,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要求,相关器械要进行严格消毒才能进行应用。标本的采集上,不同的标本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采集[2-3]。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血液量在8-10ml范围内,最好在受检者的发病初期或发热高峰期进行采集。进行呼吸道标本的分离培养时,应当选择棉纤接种。要保证粪便标本与空气隔离。厌氧培养通过气管穿刺法进行等。医院要加强规范性要求,为标本操作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标本操作相关人员自身要加强学习,查阅相关治疗,多请教经验丰富的医生,加强检验技术创新研究,促进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不断提高[4-5]。本文实验对比研究以我院不同临床标本于不同阶段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进行比较,相关的原因分析经过调查获得,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是,相关的理论及实践支持仍较为浅显,仍有待不断突破。

综上所述,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产生不同影响,究其原因为相关标本操作相关人员专业度不高、标本采集、保存、运输不规范等干扰。必须加强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参考文献:

[1]蒋晓,刘金朋,孙院红.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检验阳性率的结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4):5111-5111.

[2]孙金莲.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及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8):160-161.

[3]贾娟,何萍,岳京晏.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04):142-142.

[4]王学英.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1):95-96.

[5]李航.对比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5(09):00187-0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