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综合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护理

杨京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脏病血液净化科天津300211

摘要:总结16例横纹肌溶解综合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连续性血液滤过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加强感染预防及护理,重视出院指导,16例患者均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护理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rhabdomydysis,RM)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溶解、破坏,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yolobinuria,Mb)等,并可导致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电解质紊乱等,危害生命的并发症。RM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很多,如肌肉疲劳、感染、药物或毒物、挤压伤等,主要侵犯有横纹肌的组织,如心肌、骨骼肌,使肌肉溶解,肌红蛋白代谢异常,溶解物经肾脏排出,使肾小球,肾小管堵塞,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现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16例RM致AKI的患者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6-60岁,其中药物引起6例,剧烈运动8例,中暑2例。本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背痛、腿痛、恶心、呕吐,尿色深,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实验室检查:血肌酐216-1200umol/L,尿素氮11.2-13.3mmol/L。

1.2治疗与转归

给予对症、大量液体水化疗法,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碱化尿液,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其中12例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本组16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好转或治愈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护患信任关系,由于此病起病突然,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缺乏相关知识,因此医护人员应积极讲解该该病的治疗方法,以成功病例鼓励患者及家属,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使其面对人生,减少患者焦虑情绪,解除思想顾虑。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2.1尿液观察

当横纹肌溶解发生时,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入血,尿色变深,呈酱油色或棕红色,应严密观察24h尿量,如24h尿量小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小于20ml应引起高度警惕。24h尿量、尿液的颜色和性质均是判断横纹肌溶解患者肾功能有无受损的重要观察指标[2]。

2.2.2生命体征监测

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24h持续心电监护,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监护等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意识变化,有无胸闷、烦躁、失眠、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及时观察发现并发症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由于患者在横纹肌溶解症发病早期大量的细胞内物质如钾离子释放入血,因此患者极易出现高钾血症和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患者在处于恢复期时会经过多尿期,尿量大幅度增加病人极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时复查血电解质以防低钾血症的发生。

2.3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护理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总体液平衡,不仅清除毒素、炎症介质,维持内环境稳定,所以急性肾损伤时被选为治疗的首选方案。治疗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详细讲解置管相关知识、方法,以消除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备好抢救物品,心电、血压监护,吸氧;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变化,血压,脉搏,呼吸,置管部位有无肿胀,渗血、渗液、疼痛及时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出血情况选择抗凝剂和用量,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管路通畅,观察滤器和管路有无凝血情况,观察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力等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治疗结束后,肝素封管,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部位和导管的保护和观察,导管勿打折、受压,尽量卧床休息,不要随意走动以防导管脱出,保持外敷料的干燥、清洁、无污染,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管道感染。

2.4疼痛护理

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酸痛,四肢酸痛,叮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为患者配备气垫床,避免肌肉运动从而降低肌肉细胞损伤及肌肉疼痛的发生。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日常生活,每两小时翻身1次,剧烈疼痛时降低翻身频率,不能进行按摩、叩背,以减少刺激肌肉疼痛。减少采血次数,应集中操作减少肌肉注射,尽量选择静脉给药方式,使用留置套管针。

2.5饮食护理

急性肾衰竭早期,应保证摄入足量的热量,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选用精瘦肉、鸡蛋、牛奶等高效价蛋白质。在急性肾衰少尿期,严格控制24h入量,量出为入,每天供给水分400—500ml再加上前一天的尿量[3];若纳差伴恶心、呕吐的患者应静脉补充营养。

2.6管道护理

患者全身管道较多,有吸氧管、导尿管、临时深静脉导管等,因此,做好管道护理极为重要。指导病人做好保护,如保护深静脉导管处皮肤的清洁,敷料的干燥,不脱落以防感染,穿脱衣服时不要拽拉导管,以免导管脱出;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发红,有无脓性分泌物,如发现敷料渗血,潮湿,污染,应及时更换,若插管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必要时拔管以防感染的扩散;保持导尿管通畅,勿打折受压;会阴护理,每日两次,定期复查尿常规,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用等渗盐水250毫升膀胱冲洗,每日两次,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

2.7并发症预防及预防

2.7.1进行保护性隔离

细菌感染及病毒性感染会加重横纹肌溶解的病情,延长肾功能恢复的时间。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注意休息,保证睡眠;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湿式清扫,限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和时间,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医护人员和家属接触病人前后快速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

2.7.2预防便秘

由于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活动量减少,肌无力,同时大量出汗,极易造成便秘。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进食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为宜,同时注意禁食生冷食品,防止便秘。

2.8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及高糖、高纤维素的食物;适当运动,循序渐进,注意劳逸结合,身体不适时不进行剧烈活动,避免在烈日下运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宜少量多次饮用;教会患者观察尿色,尿色变深,告知肌损害的症状,进行自我监测,及时就医,每月复查1次肾功能、血尿常规、电解质等,直至完全康复。

3.讨论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是由于横纹肌损伤引起细胞的溶解,细胞释放大量的MB、CPK、CDH进入外周血所造成的一组临床综合症。RM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RM导致ARF病理如下①肌损伤后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大量肌红蛋白渗到细胞外液;②大量肌红蛋白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增加,管腔内肌红蛋白浓度增大形成多型堵塞肾小管;③肌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可使氧化应激的产生造成肾小管坏死,从而引起肾内梗阻性急性肾衰竭,劳力,过量运动、烧伤、等都可以引起肌肉创伤,使横纹肌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蛋白、离子等大量入血,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变化,尤其是ARF,因而尽早给予血液净化治疗对此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关键。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是通过将血液引致生物相容性好的滤器,给予大量的置换液,通过弥散,对流及吸附的原理清除有毒物质,炎性介质和多余水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同时给予足量的液体以维持肾脏的有效滤过,对于清除肌红蛋白效果显著。因此,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损伤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将会迅速进展并发多器官衰竭。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视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管道护理、预防感染,加强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学青.1例感染诱发横纹肌溶解症患儿的护理[J].中年护理杂志,2010,49(2):250-252.

[2]袁霞.横纹肌溶肌症患者一例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5,45(8):56-58.

[3]张爱珍.医学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35.

[4]黄颂敏.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治[J].中国中西医综合肾病杂志,2004,5(4):187-188.

[5]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