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辅助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胰岛素辅助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疗效观察

李斌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烧伤科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难愈合创面中采取胰岛素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2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表法对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36)与实验组(n=36),将采取庆生理盐水与大霉素混合湿润纱布外敷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创面外敷液与胰岛素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慢性难愈合创面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4.23±4.23)d、总有效率97.22%等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29.35±5.11)d、总有效率72.22%,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显示分析意义。结论:将胰岛素辅助治疗应用在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中效果显著,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具备借鉴价值。

关键词:胰岛素;慢性难愈合创面;临床疗效

慢性难愈合创面是病程迁延超过4周以上还未愈合的疾病,因存在复杂的病种且病史较长[1],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此外发病率也比较高,不少慢性难愈合创面并发老年性疾病与糖尿病,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此次分析了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将结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此次我院收治的72例样本数据均选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所选患者均属于开放性创伤皮肤缺损、压疮、烧烫伤溃疡、糖尿病溃疡等患者,且1周治疗后愈合不明显,配合多次血糖检测,排除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心血管严重疾病等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划分患者,每组36例,参照组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17例,年龄在20~70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3.23±4.21)岁;实验组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18例,年龄在21~7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2.54±3.56)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分析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候均利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直到不再出现脓性分泌物,通过无菌液体浸润,选择与创面面积相同双层纱布进行外敷,随后在纱布覆盖上凡士林,利用无菌纱布包扎。参照组患者利用5ml生理盐水与8万U庆大霉素混合的无菌液体进行处理;实验组患者应用5ml生理盐水与8万U庆大霉素混合的无菌液体,依据2U/cm2创面量加入一定量胰岛素,换药过程中不可应用碘酒或者乙醇消毒处理创面以及附近皮肤,避免乙醇、碘酒1.3观察指标

与胰岛素出现反应。

对患者治疗14天后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肉眼观察,依据评价标准分析治疗效果,患者经治疗后脓性分泌物完全除去、创面水肿完全消失、肉芽色泽呈现新鲜红润颜色、肉芽易出血、肉芽生长快等情况全部消失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脓性分泌物减少、创面水肿减轻、肉芽色泽呈现暗红色、肉芽部分区域出血、肉芽生长缓慢情况全部消失为有效;患者经经治疗后脓性分泌物无变化、创面水肿无改变、肉芽色泽呈现灰白色、肉芽表层不出血、生长情况不明显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研究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所有资料,两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取率(%)的形式表示,采取X2检验,两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22对比参照组的72.22%显著更高,组间差异对比显著且P<0.05,统计学显示意义。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实验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4.23±4.23)d,参照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创面愈合时间(29.35±5.11)d,经t检验数值为13.6757,P=0.0000,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

3讨论

常见临床的急性创伤疾病变为慢性创面,且病情不能在预期内愈合,被叫做慢性难愈合创面,创面愈合是涉及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多种细胞相互应答与作用的复杂过程,正常修复主要包括细胞增殖、炎症反应、细胞迁移、创面重塑等过程。创面迁延难愈引发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反复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菌定殖。细菌是影响难愈合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慢性难愈合创面经常合并感染,且不同创面存在不同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躯干部主要病原菌;肠道杆菌主、铜绿假单胞菌要为足踝部病原菌[2];葡萄球菌是四肢最常见的病原菌;变形杆菌、肠杆菌属、粘质沙雷菌、大肠埃希菌是骶尾部最常见的病原菌;葡萄球菌是头颈部常见的病原菌,基于此临床在对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过程中需要利用乙醇或者碘酒进行消毒,应用利凡诺或者庆大霉素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通过凡士林纱布实施覆盖,利用无菌敷料包扎[3]。

庆大霉素是常见的广谱氨基甙类抗生素,对于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杆菌等感染治疗效果显著,属于氨基甙类抗生素药物,此外在治疗难愈合创面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切实做好清理创面的工作。一般应用具备杀菌或者抑菌作用的消毒液清洁患者伤口[5]。经资料显示聚烯酮碘、过氧化氢溶液等目前应用的所有表面消毒剂均具备细胞毒作用,不适合进行临床治疗。胰岛素因存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复制成纤维细胞,可促进机体生长增殖,增强机能活动,引发成纤维细胞增殖,将大量胶原纤维合成,促进创面上皮化,确保创面尽早愈合。同时胰岛素也可以提升糖无氧代谢作用,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提供需要的能量,增加机体血管流量,促进伤口尽早愈合[5]。

经笔者研究显示实验组应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胰岛素湿敷等联合治疗,能够为创面愈合建设一个湿润的环境,基于此促进伤口上皮细胞移行以及细胞生长力,促使伤口组织正常以及尽早愈合,此外湿润环境下也可有效缓解药物疼痛,胰岛素局部酵解以及氧化作用能够导致离体组织出现液化现象,有利于伤口快速结痂,且自行脱落,降低结痂脱落等待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研究发现实验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4.23±4.23)d、总有效率97.22%等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9.35±5.11)d、总有效率72.22%,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在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中应用胰岛素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升创面愈合临床治疗效果,存在较为深远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茂文.胰岛素辅助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242-243.

[2]黄丽容,方梅,曾郎平等.胰岛素联合生长因子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7):97-98.

[3]曾亚珍,付晓丽.胰岛素联合生长因子在慢性难愈性溃疡中的疗效及其护理[J].医学新知杂志,2015(1):67-68.

[4]莫小强,金萌,唐乾利等.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42):24-27.

[5]吕大伦,徐姝娟,丁伟等.慢性难愈合创面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15,31(4):29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