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李光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李光辉

李光辉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武清3017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抽选86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接受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采取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8.38、8.99,P=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偏瘫患者中采取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与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

脑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对于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等影响比较大[1]。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当中,康复治疗属于关键环节。为了更好的促进治疗效果,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实施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本文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对比,分别采取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和单纯的康复治疗,旨在探究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抽选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3例,男女比例为26:17,患者最高年龄78岁,最低年龄45岁,平均年龄(55.18±5.15)岁。对照组43例,男女比例为25:18,患者最高年龄77岁,最低年龄46岁,平均年龄(55.11±5.12)岁。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纳入标准:第一,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脑卒中;第二,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第三,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的审批。排除标准:第一,合并其他慢性病;第二,肝肾功能障碍;第三,病程超过一个月。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早期康复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要选择科学的肢体位置,进行变换与摆放,尽量确保肢体位置符合解剖功能,同时,为了避免压疮等并发症,还需要经常挪动患者的肢体,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其次,床上主动运用与被动运动。前期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卧床休养,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在护理人员的协作下,做好屈膝踝背屈、下肢伸髋、肘关节伸展、上臂外展等,等到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慢慢引导患者变被动为主动。第三,按摩。为了快速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与肢体功能,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为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关节按摩等,同时,做好作为平衡训练,促进体内血液循环。第四,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等到患者能够下床后,医护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做好站位平衡训练,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肢体功能。当患者肢体功能进一步恢复时,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步行与上下楼梯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效控制训练强度与次数。第五,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很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穿衣、洗漱、吃饭等。第六,耐力训练。结合患者基本情况,耐力训练方式包括主动与被动两种,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连续训练三个月,训练强度控制在患者不会感到疲劳的程度。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实施针灸治疗。首先,选取穴位,包括胃经、大肠、腧穴、胆经、膀胱、昆仑、足三里、阳陵泉、环跳等。初病时选择合适的针灸针,仅仅用针刺患侧。病程比较久的患者,则需要先现则健侧进行针刺,再刺患侧,然后对选择的穴位进行针刺。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配合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例如:便秘(支沟、丰隆)、足下垂(太冲、解溪)、足内翻(照海、丘墟、纠内翻)、风痰阻络(合谷、丰隆)、肝阳上亢(太冲、太溪)等。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连续治疗10后,休息三天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三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8.38、8.99,P=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脑卒中是由于人体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而导致脑部神经细胞受损的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在发病期间,损伤部位可能会出现水肿现象,进而抑制神经细胞作用,造成神经细胞坏死,神经损伤[2]。因此,该疾病发病急促,多表现为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突然昏倒等。康复治疗是通过一定的康复锻炼来恢复人体功能的手段,将其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当中,医护人员通过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被动的床上运动,做好站立练习、行走练习、爬楼梯练习,做好耐力训练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针灸,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能够调神醒脑、疏通经络气血、调和阴阳,更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的的恢复。所以,临床上采取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的方式作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当中意义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均明显更高。该研究结果与徐磊,华启海,阎兴洲,等[3]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偏瘫患者中采取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与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红霞,杨志敬,潘锐焕,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4):395-398.

[2]汪节,汪瑛,江六顺,等.早期康复训练结合芒针合谷透后溪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指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11):851-854.

[3]徐磊,华启海,阎兴洲,等.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745-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