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源性慢性咽炎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鼻源性慢性咽炎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孙丽华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湖南澧县4155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鼻源性慢性咽炎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017年收治的鼻源性慢性咽炎的患者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肥厚型咽炎38例,慢性单纯性咽炎40例,不同类型患者均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慢性肥厚型患者治疗有效率97.37%,较比慢性单纯性95%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源性慢性咽炎不同类型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均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源性慢性咽炎;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

慢性咽炎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而鼻源性慢性咽炎则是由于鼻腔内的炎性分泌物通过鼻后孔进入咽喉,从而刺激咽部黏膜发生炎性反应。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咽部有异物感,分泌物增加,对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治疗中不同类型患者使用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如何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观察分析鼻源性慢性咽炎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将2016年-2017年收治的鼻源性慢性咽炎的患者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6年-2017年收治的鼻源性慢性咽炎的患者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肥厚型咽炎38例,患者年龄31岁到78岁,平均年龄(56.98±5.18)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1.89±1.77)年。慢性单纯性咽炎40例,患者年龄33岁到79岁,平均年龄(57.71±5.04)岁;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91±1.52)年。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鼻源性慢性咽炎;患者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患者伴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伴有其他咽部疾病。

1.3方法

两组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患者术前进行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一般为7到12天;鼻中隔偏曲且黏膜糜烂的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鼻腔的护理再加用维生素,黏膜糜烂处愈合后进行手术。手术麻醉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全麻或者局部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后,将鼻内镜通过鼻腔进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0°、30°、70°不同的角度进入【2】;对鼻源性慢性咽炎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钩突出切除术;对鼻源性慢性咽炎合并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手术;使用鼻腔减容手术对鼻源性慢性咽炎合并肥厚型患者治疗;使用眼囊开放手术、鼻咽部淋巴组织切割术对鼻咽部位狭窄患者治疗。手术成功后,使用高分子止血棉垫对患者鼻腔中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术后所有患者是会死抗生素治疗,术后48小时内将鼻腔中的高分子止血棉垫取出;做好每日的清洁工作,每日鼻腔生理盐水冲洗;患者出院后的1周每日将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250ml与20mL鼻窦炎冲洗液充分混合,通过上颌窦进行冲洗,每天一次。术后定期复查,对两组患者跟踪随访3个月。

1.4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效果。

1.5判定标准【3】

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部分改善,咽部异物感仍存在,但明显减轻,对饮食略有影响,判定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咽部疼痛,异物感明显,判定为无效。

1.6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2检验;将所有数据带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慢性肥厚型患者治疗有效率97.37%,较比慢性单纯性95%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