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王望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王望春

王望春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600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均使用静脉留置针,所有新生儿的收取时间(2016年1月2日-2017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新生儿)、对照组一组(45例新生儿),分别实施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静脉炎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P<0.05)。结论:通过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临床

研究显示,静脉留置针为良好的输液方式,具有操作简便等特点,能降低人体的痛苦,还能预防医疗纠纷情况发生,由于新生儿外周静脉具有脆、短、细等特点,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易导致静脉炎情况发生,增加家属的担忧和新生儿的痛苦,导致效果受到严重影响[1-2]。因此,我院对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均使用静脉留置针,所有新生儿的收取时间(2016年1月2日-2017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两组。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

纳入标准-(1)90例新生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

观察组;年龄:新生儿胎龄在35周-40周,平均胎龄(37.21±1.02)周,性别:20例女性新生儿、25例男性新生儿。

对照组;年龄:新生儿胎龄在34周-40周,平均胎龄(36.45±1.25)周,性别:21例女性新生儿、24例男性新生儿。

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新生儿各项指标无差异,采用P>0.05表示。

1.2方法

对照组45例均使用常规护理。

对照组新生儿均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穿刺和固定后,加强对新生儿的巡护,对其输液速度进行密切观察,若有不良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观察组45例均使用护理干预。

(1)护理人员在留置静脉针、每次输液、封管操作时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能有效预防新生儿发生细菌感染情况,在实施穿刺前,应对新生儿穿刺部位进行处理,采用碘伏进行消毒,刺入新生儿血管时应根据新生儿自身情况缓慢进行穿刺,穿刺角度在25度-35度左右,由护理人员一人穿刺,使用左手固定新生儿的手部,将静脉留置针向前推2mm,所有穿刺操作均是由右手完成的左手协助固定胶贴。

(2)在对新生儿使用药物时,应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浓度以及滴速,在输入刺激性强、高浓度的药物后,再将非刺激性药物输入,同时应保证输入液体为现调现用,在进行留置针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穿刺部位进行观察,观察其有无红肿和渗液等症状,若发生上述症状,应立即进行处理,静脉炎的发生主要和输入高渗液体密切相关,高渗液体易导致血管损伤、血管痉挛、最终引起静脉炎,在对新生儿输入刺激性药物、高渗液药物后,应使用20毫升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能显著预防静脉炎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新生儿的静脉炎发生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

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指标。

满意: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模式、内容满意评分在80分-100分。

一般: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模式、内容满意评分在60分-79分。

不满意: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模式、内容满意评分在0分-59分,

满意率加一般率等于总有效率[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实施-SPSS26.0软件,将对照组新生儿以及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满意度指标进行统计,两组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满意度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静脉炎发生率

观察组新生儿的静脉炎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应用在新生儿输液中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但是由于新生儿自身的免疫力较低,若发生意外情况,易导致感染发生,最终引起静脉炎,同时由于新生儿家属过于担心,在新生儿发生疼痛哭闹时,易导致医疗纠纷发生[4-5]。

在对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若选择其下肢部位的静脉,由于人体下肢部位血流十分缓慢,易引起药物不流通情况,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而护理人员消毒不佳,也易导致静脉炎发生。常规护理中存在多项问题,从而导致护理效果不佳,而对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后,取得显著效果,通过改善封管方法、固定方法以及穿刺方法,能预防静脉炎发生,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的,也能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满意程度[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新生儿的静脉炎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观察组新生儿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玉芳,何丽,钟晓燕等.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48-2749.

[2]王瑞,何柳,骆欧等.过敏性紫癜并发外周静脉留置针相关严重静脉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5):1771-1773.

[3]钱莉.专益精深护理理念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预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4):3443-3446.

[4]覃翠竹,朱丽丽.少林膏外敷预防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525-1526.

[5]王令焕,徐梅,刘大响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致局部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5,37(11):1750-1751.

[6]吴玉梅.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4):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