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晓玉

孙晓玉

辽宁省凌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500

摘要:基于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也相继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与此同时,针对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故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健康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相关机构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性支持依据。

关键词: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对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的是涉及每个公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无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居住地、收入水平等,促使城乡居民获得最有效、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针对此,我国近年来也相继出台了诸多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大众提供了有效、安全、价廉、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公平的“里程碑”举措。但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健康教育落实现状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展开探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助力。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分析

1.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有限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650000余个村卫生室,其中行政村占据93.00%左右,近7.0%行政村未设立[1]。实地勘察存在部分卫生室交通不便利,位置远,这对于当地居民就医带来了困难,同时卫生服务、教育工作的可及性较差,难以提供经常性、维持性健康保障。其次,众所周知,我国卫生资源主要集中于城镇,相比之下,基层卫生机构无论其设施,或是技术均相对落后,导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限制,这不仅局限于项目工作的正常开展,在覆盖面中亦存在明显不足、不均衡、不全面等。除此外,机构中的设备不够先进、医疗技术局限性高等均造成卫生服务公平性,加重大型医院门诊负担的主要因素。

1.2基层服务人员素质有限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主题,建立于基层卫生人员职业能力与素养为前提,换言之,基层服务人员的能力对整个基层卫生服务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健康教育中,若自身认知度受到限制,其开展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自然受到较大局限性。总结此因素形成原因有二,一方面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其对于工作人员的薪资、编制、福利、发展前景、条件等诸多方案均远远劣于大型医院,因此,其吸引力的不足,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短缺,甚至出现数量持续,减少。其次,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其自身素质、能力均有待提升。这从一组大数据可见,在我国2012年>大专学历占据总体卫生技术人员64.0%左右,其中研究生学历仅占据总体卫生技术人员的3.7%左右;在社区或乡镇服务机构中,>大专学历者占比41.8%~60.9%,研究生学历者仅0.7%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乡镇卫生机构中没有此学历者[2]。由此可见差距较为悬殊,奠定了乡镇、社区、基层服务人员的职业能力不足局面。

1.3健康教育宣传局限

在健康教育中,我国针对此也出台相关规定,即《国家规范》中要求,印刷材料不得少于12种、音像资料种类不得少于6种、卫生机构宣传栏不得少于2个、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1个、年平均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不得低于9次、月平均健康知识讲座不得少于1次等[3]。针对此类政策规定,现实中受多因素限制,存在程度不一的问题,如①虽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印刷资料足够,但其资料发放量不足,对健康教育印刷资料底数不清、资料的更新与补充不及时等;②对于音像资料种类、播放时间等不足,甚至部分机构出现长时间停滞播放情况;③宣传栏位置、高度、个数、内容更换次数等虽以基本达标,但以村卫生室为例,并没有依据规定设立正规宣传栏,定时更换宣传栏内容,其版面涉及不合理、杂乱,甚至不符合宣传栏主题,未严格落实图文并茂要求;④针对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方面,虽获得地方开展,但基层卫生机构多局限于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工作,并未依据要求开展相应的咨询活动;⑤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中,负责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知识、活动组织能力差、形式单一,导致体检现场混乱、居民参与积极性不足等现象,另外在讲座中,其内容以医学术语居多,居民理解度不足,难以达到理想宣传效果等。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教育对策总结

2.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水平

一方面需增加对于基础卫生机构设施建设的投入,对整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规划,遵循行政村均有配备医疗卫生室的要求。对于其中存在医疗机构位置远、环境破旧、位置远等机构,应结合现状予以改善或迁址,以交通便利、距离居民生活区近为要求,便于公众获得基础卫生服务,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性。其次,结合实时情况,适宜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依据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其配套设施建设等。

2.2建设高素质服务队伍

提升整体健康教育的效果,需从基础出发,即打造、建设高素质服务队伍,建议可从如下几点开展:①提升培训力度: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予以加强,强调其重要性与规范性。依据《国家规范》中相关工作与考核要求,对健康教育专职、兼职人员加强培训,提升其日常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能力[4]。②加强学习:在日常工作开展中,需倡导基层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授课技能学习,唯有不断掌握、提升过硬的专项教育知识,方可保证接受宣教者信任,而宣教中的亲切、和蔼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是保证宣教效果的最大化,在保证宣教气氛活跃的同时,保证群众对健康知识的最大程度获取;③规范健康教育需求评估:辖区内的居民健康教育需求正确评估,有助于实时了解宣教效果,进一步拟定整改宣教方向与措施。因此日常宣教人员需重视对辖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季节性高发病、生活不健康方式等评估,并依据收集的资料、受访者需求制定计划性、可行性、有效性应对方案;④资料收集整理:健康教育中,对于相应的资料分类、收集、归档、装册不仅仅反映了该机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也进一步反映了其机构内工作人员的思维、能力,可协助工作者对健康教育的总体评估,为大政方针的制定提出助力。因此健康教育不仅需对各项健康教育活动负责开展,同时认真落实资料的处理,实时了解受访者需求。

3展望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教育现状确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针对此,我们认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健康教育方面,亦或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其他方面,均可获得有效改善。此外,在针对建设方面,提出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其整改与建设重点应集中于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的改善,提升对于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在管理方面,提出加强规划,依据区域卫生规划标准,科学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其次应加强绩效考核与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机构要深入基层和居民家庭,开展面向人群的主动服务。通过多方面措施的综合开展,在保证健康教育规范落实的同时,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宋涛,黄希宝,祝淑珍,等.基于共生理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与健康管理试点的衔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8):3-4.

[2]肖娜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45(22):38-40.

[3]黄月明.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7(20):135-136.

[4]罗芳,李秀莺,梁炎华,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新会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2):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