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呼吸内科患者口腔感染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76例呼吸内科患者口腔感染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

邱丽

穆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穆棱市157599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患者口腔发生感染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查阅病历的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研究发现,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腔感染2例,感染率为2.63%;其中以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最多见,占72.73%,检出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84.21%;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恶性肿瘤和吸入激素是口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腔安全隐患较高,因此发生感染率概率也进一步提高,以口腔黏膜假丝酵母菌感染最为常见,医护人员的针对性预防干预可以改善呼吸内科患者的症状恢复,有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呼吸内科;口腔感染;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providerelevantpracticalmedicalevidencesforpreventionandtreatmentoforalinfectionsinpatientsbyanalyzingtheriskfactorsoforalinfectionsinrespiratorymedicinepatients.Methods:76casesofrespiratorymedicineadmittedtoourhospitalasaclinicalresearchobject,usingthemethodofaccesstomedicalrecords,aretrospectivesurveyofpatientswithoralinfectionriskfactors.Results:Accordingtothestudy,therewere2casesoforalinfectionsinrespiratorypatientsinpatients,theinfectionratewas2.63%,ofwhichCandidainfectionswerethemostcommon,accountedfor72.73%,Candidaalbicanswasthemainpathogen,accountingfor84.21%.Univariateandlogisticmultivariate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malignanttumorsandinhaledhormoneswereindependentriskfactorsfororalinfection.CONCLUSIONS:Inpatientswithrespiratorymedicinehaveahigherriskoforalsafetyandthereforetheprobabilityofinfectionisfurtherincreased.OralCandidaalbicansinfectionisthemostcommonandtargetedpreventiveinterventionbymedicalstaffcanimprovetherecoveryofsymptomsofrespiratorypatients,whichishelpfulRehabilitationinpatients.

Keywords:Respiratorymedicine;Oralinfection;Riskfactors

前言:

呼吸内科的患者假如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不但会提高患者的患病率以及死亡率,还会大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精神上及经济上的沉重负担,严重危害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现代医院质量管理最为关键的是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由于医疗活动中侵入性操作逐渐增多,应用抗生素范围逐渐扩大,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呼吸患者发生口腔感染成为不可小觑的部分。呼吸内科中患者年纪普遍偏高,大都存在基础疾病,容易受到医院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与预后质量。一旦出现口腔感染会增加患者的治疗周期与治疗代价,阻碍患者康复,所以预防与控制口腔感染现已是我国各医疗机构共同的卫生问题。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应对措施,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接诊治疗的7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护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及应对方法。具体的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呼吸内科患者为观察对象,男53例,女23例,年龄62-94岁,平均年龄(75.8±8.6)岁。排除了一切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的因素,旨在获取较为准确的研究结果。

1.2基本方法

参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口腔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诊断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发生口腔感染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腔感染2例,感染率为2.63%;其中以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最多见,占72.73%,检出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84.21%;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恶性肿瘤和吸入激素是口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3.讨论

口腔感染为医院感染的类型之一,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普通口腔溃疡相鉴别,往往被忽视及漏报,使得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病情控制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医院感染中口腔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降低漏报率。口腔感染以口腔黏膜感染和牙及牙周围感染常见,病原菌与病种对应关系密切。牙及牙周围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多为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是口腔感染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性炎症,多见于儿童,成人也不少见,易与普通口腔溃疡相混淆,本组调查中的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均由口腔科专科医师协助确诊。通过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一系列的研究提出,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共同的结果,从而奠定了医院感染研究的基础。在本研究中,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提示恶性肿瘤和吸入激素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恶性肿瘤为宿主因素,吸入激素为医源性因素。恶性肿瘤患者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功能下降,加之化疗和放疗,口腔局部防御能力下降,机会感染增加。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口腔黏膜炎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也较常见,研究表明,化疗可以使恶性肿瘤患者口腔中的单纯疱疹病毒再激活而致病。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呼吸内科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常用方法。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是ICS最主要的局部不良,由于对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定义不同,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0-70%,与每日接受ICS剂量、吸入频率、治疗持续时间有关。可能的机制包括:激素降低口腔局部的免疫力。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严重者表现为咽痛、声音嘶哑,需要给予抗真菌治疗。预防ICS引起口腔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为使用ICS后及时漱口,减少ICS在口腔黏膜的沉积。综上所述,口腔感染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有较高的感染率,需要在掌握患者具体病情的基础上,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护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口腔感染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谢云,诸兰艳,范杜.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腔感染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1917-1919.

[2]刘卫平,孙德俊,闫志刚.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127-4128.

[3]湛永红,张玉环.探究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J].大家健康,2015,9(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