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与影像学的相关性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与影像学的相关性研究综述

郭靖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301700

摘要:乙肝后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在肝脏病变患者中的构成比较高。乙肝后肝硬化在祖国医学中学归属于“积聚”、“肋痛”、“徵积”等范畴,不同发病阶段症状表现和中医分型各有不同。影像学检查是乙肝后肝硬化常用的诊断方法,也可用于病情发展的评估中。由此可知,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具有紧密的关联。本文就二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以期基于影像学检查角度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影像学;相关性

据统计[1],乙肝后肝硬化在各种肝脏病变患者中的构成比约为16%,我国肝硬化患者中80%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发展为肝癌,而肝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疾病,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因此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采用高效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病情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中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中医辨证治疗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辨证分型是中医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基础,而影像学检查是评估乙肝后肝硬化病情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西医治疗的重要依据。由此可以推测,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作用。

1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研究

根据中医学理论,乙肝后肝硬化可以归属于“积聚”、“肋痛”、“徵积”等范畴,病因多样、繁多复杂。《格致余论·鼓胀论》中指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房劳致虚、六淫外侵、胃失运化等均为该病的主要病因;另有《沈氏尊生书》中表明,六气七情、饮食起居均可诱发该病。现代中医学理论将该病的中医病因归属于外邪、酒食、情志、劳欲、虫毒和他病迁延等[2]。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在乙肝后肝硬化发病早期,患者多呈现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证;随着疾病加重,可表现出淤血阻络、水湿内阻证型;若疾病发展到后期,则可出现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型,与湿热、血瘀、气滞、体虚的演变过程大致相符。根据辨证分型结果给予中医药治疗能够控制病情,甚至逆转肝损害,达到延缓乃至中断肝硬化发展的目的。中医分型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且该观点在多数研究中均得到了证实[3-5]。

2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与影像学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2.1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与超声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是检查肝脏、胆囊和脾脏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其形态,还可准确测量实质回声情况,并且能够获得血流动力学数据。超声检查无电离辐射、无明显创伤,患者更容易接受。关于超声检查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较多,但是仍不一致。据徐峰等人研究认为[6],在肝气郁结、湿热内蕴、淤血阻络、水湿内阻、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型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超声检查肝脏体积、肝叶前后径以及腹水量对比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并不能将超声检查结果作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分型的依据;但是另有姜付泉等人研究发现[7],肝气郁结和湿热内蕴证型患者、淤血阻络和水湿内阻证型患者、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证型患者肝脏体积、肝叶前后径、腹水量等超声检查指标结果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每2个证型间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利用超声检查可以评估乙肝后肝硬化大致的中医证型,但是还需要结合中医病因和证候进一步明确证型,才能为临床中医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由此可知,目前关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与超声检查的相关性尚未得出一致结论,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2.2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与CT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CT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原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的,能够对肝脏、食管胃底静脉、门静脉和脾脏等结构清晰显示,还可对肝脏和肝叶的体积进行精确测量,不仅具有无创的优势,并且还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有助于对肝硬化病情程度进行判断。当前临床上关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与CT检查的相关性主要集中在门脉期和动脉期。有魏凤英的研究发现[8],淤血阻络和水湿内阻证型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明显小于其他4种证型患者,提示可以根据肝脏体积指导中医分型,进而为此类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另有王秀芹等人通过对134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脏CT检查结果与中医分型的临床关系进行探讨[9],结果发现在肝气郁结证型和湿热蕴结证型患者中,CT检查多显示出均匀性、节段型征象,而在淤血阻络和水湿内阻证型患者中,CT检查多显示出结节型征象,分析其中原因为肝气郁结证型和湿热蕴结证型患者多出现在乙肝后肝硬化发病初期,而淤血阻络和水湿内阻证型多出现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期,在早期大多患者并未出现结节性病变,随着疾病加重才会出现结节性表现,可知中医证型与CT关于肝脏形态的检查结果存在强烈的相关性。此外,关于CT增宽、肝脏灌注成像检查结果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也较多,但是有学者并不推荐采用CT检查[10],主要由于注射对比剂虽然能够提高图像质量,但与此同时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提升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应当谨慎使用。

2.3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与MRI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MRI可以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多角度和多方位检查,并且利用流动补偿、脂肪抑制和空间预饱和等技术能够提升软组织的分辨力,还可以避免电离辐射,清晰显示组织结构,并且能够通过该检查方法对患者生理状态和功能特点的了解提供依据[11]。据李婷婷等人研究表明[12],在不同中医分型患者中,MRI检查DWI序列的ADC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肝气郁结和湿热内蕴证型患者(共42例)的ADC值最高、淤血阻络和水湿内阻证型患者(共50例)的ADC值次之、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证型患者(共48例)的ADC值最低,可知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病情越严重,MRI检查DWI序列的ADC值最低,与中医分型具有明确的负相关性。另有研究指出[13-14],MRI在乙肝后肝硬化诊断中能够避免常规超声与CT检查无法衡量肝脏和代谢功能改变程度的不足,在疾病发生的早期便可进行准确诊断,以便早期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延缓乃至阻断向进展为肝癌。在既往一项系统性分析中显示[15],MRI关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流速度、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的检查结果和MRI弹性成像的剪切波关于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的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均存在紧密的关联,且经分析并未发现存在选择性偏倚,可知MRI检查的确能够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以便对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延缓乃至阻断疾病进展。

3小结与展望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常规超声、CT和MRI影像学检查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诊断中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不同影像学检查指标与此类患者的中医分型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可以为其中医辨证施治奠定理论基础。但是目前关于该方向的相关研究仍然存在有明显的不足:即超声对肝脏体积、肝叶大小的检查结果是否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存在紧密关联仍需要进一步探讨;CT的应用会增加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风险,安全性堪忧;MRI检查如何能够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一步进行辨证分型等,而上述问题应当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保证患者中医药治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高学松,段雪飞,陈丽,等.30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及死因分析[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7(2):80-83.

[2]刘瑶,吴同玉,李东良,等.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素特征及其与血浆CTGF、PDGF的相关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1):4-9.

[3]龚向京,彭中娟,黎波,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与临床特点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104-106.

[4]邱冰峰,徐骐,徐汤舟,等.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状态与血小板参数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700-1702.

[5]刘艳,李毅,王小平,等.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症状学的因子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7,14(16):81-84.

[6]徐峰,王娟,王静,等.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IL-6、IL-28B及TNF-α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245-247.

[7]姜付泉,薛晓琳,王天芳,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NPY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5,32(1):10-14.

[8]魏凤英.超声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关系[J].河北医学,2016,22(2):245-248.

[9]王秀芹,李国英,武小玲.超声在慢性乙肝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路径改变相关性评价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2):3347-3349.

[10]张鹏,杜宏波,甘大楠,等.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其气虚血瘀证患者轻微型肝性脑病发病与相关性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0(9):1320-1322.

[11]祁月英,张忠勇,高志远,等.益肝化湿饮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7,45(2):101-102.

[12]李婷婷,王天芳,薛晓琳,等.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5):605-609.

[13]徒康宛,汤勤,朱银芳,等.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辨治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9):1268-1269.

[14]郭志忠,魏滨,孙继佳,等.基于信息熵的乙肝后肝硬化证素提取及病机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11(10):2172-2175.

[15]王娜,毛德文,陈小明,等.205例广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规律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