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发热实验室检查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感染性发热实验室检查的诊断价值

苏颖赵成艳仲昭岩于莎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辽宁大连116027

摘要: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在鉴别诊断感染性发热疾病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入住大医附属二院的发热患者,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检测患者的WBC、CRP、PCT、CD64水平。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再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其在感染性发热患者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中WBC、PCT、CD64水平均明显升高,高于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毒组与非感染组间无差异显著。单一检测时PCT灵敏度、特异度最高为80.6%、74.7%,当PCT和CRP联合检测时出现灵敏度、特异度有所升高为89.6%、87.3%,当PCT、CRP、CD64三项联合检测时升高最明显为91.4%、90.5%,准确度最高。结论联合检测PCT、CRP或PCT、CRP、CD64三项鉴别发热病因最可靠。

关键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D64;细菌感染

发热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其病因非常复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副伤寒等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都属于感染性发热。血液病与恶性肿瘤、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等疾病属于非感染性因素,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及时准确的判断发热病因是治疗发热性疾病的关键,然而,对于发热病因的确诊仍非常困难。微生物培养虽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1],但其所需时间长,操作复杂,不能快速高效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虽然已经用于寻找病因,但其结果易受急性出血、组织损伤、严重烧伤以及大手术等非感染性疾病的影响,敏感度及特异度较差。因此寻找更可靠、快捷的实验室炎性指标鉴别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性发热,是医学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该主题也成为近几年科学研究的热点。血清降钙素原(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标志物[2],目前广泛应用于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C反应蛋白(CRP)是经典急性时相蛋白,常被用于发热性疾病病情的评估。CD64是一种膜糖蛋白,对诊断感染性疾病有重要价值,尤其对诊断脓毒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液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D64水平检测在发热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入院时体温大于37.3℃、此次仍未接受抗感染治疗的发热患者150名,根据既往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微生物培养、血清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将150名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大肠杆菌26例、金葡21例、肺炎杆菌15例),病毒感染组50例(巨细胞病毒25例、EB病毒18例、呼吸道疱疹病毒7例)和非感染组38例。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150名患者在入院后不经抗感染治疗,24小时内抽取空腹静脉血送检,记录血液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水平的检测值,备于综合分析。

1.2.2仪器与试剂微生物培养、病毒抗原抗体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D64的检测均按本院检验科常规方法检测。血WBC检测采用德国西门子XE2100血常规仪器;血清CRP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的全自动蛋白分析仪;血清PCT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用星童医疗公司的检测试剂。CD6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仪器为美国BD公司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以上检测采用均在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下完成。

1.2.3判断标准细菌感染阳性标准:观察三组患者的血液WBC、CRP、PCT、CD64水平。WBC参考值为(4.0~10.0)×109/L,以>=10.0×109/L为阳性;血清PCT参考值为0~0.5ng/ml,大多数研究以>=0.5ng/ml为阳性;血清CRP参考值为0~10mg/L,以>=10.0mg/L为阳性[3];CD64指数正常值为0~1.19,>1.19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WBC、CRP、PCT、CD64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ROC曲线分析各实验室炎性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三组患者再计算出各指标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从而判断准确度。

二、结果

2.1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三组患者血液WBC、CRP、PCT、CD64水平比较

2.1.1细菌感染组中WBC、CRP、PCT、CD64水平均明显升高,高于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1.2病毒感染组CRP、PCT、CD64相比于非感染组有所升高,病毒感染组WBC相比于非感染组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四项炎性指标对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各有差异。其中单一检测时PCT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当PCT分别与任何一项联合检测时出现灵敏度、特异度有所升高,当PCT、CRP、CD64三项或PCT、CD64两项联合检测时升高最明显,准确度最高。

三、讨论

发热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曾有研究得出,在我国发热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占61.3%,可见感染性疾病成为发热的主要病因,虽然感染医学在临床治疗和研究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发热原因多样化、新型病原菌的不断发现、部分病原学实验室条件落后、抗生素滥用使细菌耐药等多重原因,使临床上对发热病因的鉴别诊断仍然面临着较大难题。目前已有的用于鉴别发热病因的实验室指标有微生物培养、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等,各实验室检查指标各有利弊。

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测可分别提供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但其耗时长、结果滞后,不能做到早期诊断。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可应用于区分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当身体发生细菌感染时,WBC会明显增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病毒感染时,WBC偏低或正常,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但白细胞计数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严重细菌感染时,可出现WBC降低;此外,如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等非感染性疾病也可以引起WBC升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低[5],正如本研究中所示WB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3%、70.4%,低于其他炎性指标。

PCT为可用于全身细菌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新型血清标志物,是降钙素(CT)的前肽物质,无激素活性,其生成主要在甲状旁腺C细胞中,分子量为13kDa,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半衰期为25-30h,在正常人血清中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含量极低(<0.05ng/ml)。在受到炎性反应刺激后的4h内即可测出,6h内急剧上升,并在6-24h内维持此水平,水平高低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于细菌引起的感染,PC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较高,有效早期诊断患者是有细菌引起的感染。

此外,本实验仍存在研究样本量有限、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归为非感染性发热、患者性别和年龄未加入分析范围等不足,均可造成的实验数据误差,有待综合分析并改进。

综上所述,细菌感染后血WBC、PCT、CRP和CD64水平均会增高,其灵敏度特异度各有差异。单一项目检测时PCT准确度最高,但是联合检测PCT和其他任一项目能提高准确度,联合检测PCT、CRP、CD64鉴别诊断发热病因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89.4%、90.5%。可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既往危险因素等选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检测方案鉴别发热病因,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及用药,还可以根据炎性指标的水平及改变情况指导抗生素使用,减少过度使用抗生素所致的细菌耐药性,同时为患者减少盲目化验及过度用药产生的医疗费用。

四、结论

单一项目检测时PCT准确度最高,但是联合检测PCT和其他任一项目都能提高准确度,联合检测PCT、CRP、CD64鉴别诊断发热病因最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89.4%、90.5%。

参考文献:

[1]苗彦,林棱,姚瑾,衣利,黄拔威.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对感染性发热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01):44-47.

[2]吴皖,吴赛君.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西部医学,2015,22(1):123-124.

[3]蔡洁,陈念,王瑞云.106例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分析.江西医药,2008,43(11):1193.

[4]丁亚利,薛新娜,梁晶晶.WBC、CRP和PCT在急诊发热患者诊治中的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