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3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改研究

陈辉芳1易建华2

1.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663;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广州510700

摘要:生物制药工艺学作为必修专业课程,在我校生物制药专业专业中开设。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对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拟解决的问题、拟采取的措施等方而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StudyonTeachingReformoftheCourseofBiopharmaceuticalProcess

ChenHuifang①YiJianhua2

1.GuangdongLingnanInstituteofTechnology:Guangzhou510663,

2.EastHospitalof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700

Abstract:BiopharmaceuticaltechnologyasacompulsorycoursehasbeensetupforBiopharmaceuticalmajorinourschool.Inorderto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ofthecourse,thearticlemakesapreliminaryexplorationonthemodificationoftheteachingcontentsandtheteachingmethods,andadiscussiononthedomesticresearchstatus,theproblemtobesolved,proposedmeasures,etc.

Keywords:biopharmaceuticalprocess;teachingcontents;teachingmethods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国内各大院校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药物化学等专业的重要必修专业课,也是生物制药工程专业适应当今社会科学研究热门领域和职场就业热门行业的需求而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既包括基本原理的讲授,又涉及到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生物制药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生物制药方向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一门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1.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

由于《生物制药工艺学》这门课程开设的广泛性与普遍性,国内各院校相继开展了《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和探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中国药科大学等本科大学尝试和探索了《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的改革。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毛小环[1]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实际生产过程为主线,体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创新导向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导向”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我国生化药学专家吴梧桐教授带领中国药科大学老师编写了多个版本的《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2]。黑龙江绥化学院的戴明[3]等提出在课程上播放生物制药企业、工厂的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药物的生产流程录像,华南理工大学的吴晓英[4],中国药科大学的郑琦[2]、内蒙古科技大学的郑春丽[5]等都提出了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想。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媛[6]在课堂上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玉林师范学院的蒋德旗等[7]将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lecture-basedlearning)与以问题基础的教学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法引入到《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中。

虽然很多院校在这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很多改革的手段值得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借鉴,但是受所开设的学校及学科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是在所难免的,因此系统全面的对我校生物制药工程专业的该课程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探索是必要的。为了突出专业特色,适合生物制药产业蓬勃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对生物制药技术人才的需求,必须加强《生物制药工艺学》的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得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主动、更深入。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生物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未来继续深造的学科方向和社会就业的工作岗位等切身相关的实际问题。基于有限的课时设置,在合理安排各章节学习内容和课时后,与该课程教改相关的以下问题:(1)多媒体课件的改进途径、(2)扩增课堂教学内容、(3)优化课程教学模式、(4)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都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用的改革措施

3.1改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对工艺流程中相关的仪器、设备、工序进行配套讲解,对于这种仅凭文字描述难于理解透彻的教学内容,要使各工序工艺步骤活现于学生眼前,就需要适时适当的改进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录像或Flash动画媒体把知识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改善了教学,能受到学生的好评。

3.2扩增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摆脱枯燥的课本知识,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引入与此相关的生活趣闻,让学生在嬉笑中加深印象。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常接触到学科的前沿知识。现代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有用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

学会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成为推动当前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在备课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库,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使用各种多媒体百科全书光盘,同时不断积累身边的各种资源,制作出图、文、声并茂的特色教学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的相关资源,或者直接访问数字图书馆中的内容,比如中国期刊网;浏览各种专业网站,获得学科的最新信息。例如在离子交换章节的讲解时,学生对离子交换的原理能理解,但对离子交换剂的实物形态,树脂交换罐的具体结构认识较模糊。通过课件中图文、动画等的演示,使学生如临工厂其境,对设备结构、功能等一目了然,使效果更直观,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学习兴趣保持时间更长。

3.3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们对学习自觉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换成为主动性、探究性的积极获取知识。教学过程要改变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法,新的教学模式融汇“启发性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3.1课堂与实验相结合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知识性、实践性交融为一体的重要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中举足轻重的环节。枯燥乏味的理论只有在实验课中才变得生动而具体。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生物制药工艺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引导学生重视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主要讲解知识的理论框架、基本概论和原理,实验教学则主要训练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形象实际的认识。

通过实践性教学,教师更能认识到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敏锐地感觉对生物制药工艺学课堂的教学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对教材内容驾轻就熟,并能够把生物制药工艺学方面的最近最新成果、产品、工艺及时反映到实验和理论教学中来,有效地改进教学,充实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寻找新的途径[8-10]。

3.3.2授课方式创新

第一步:开展课堂讨论,进一步活跃气氛,提问时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予以阐述,设计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点,课后抛出一个相关性的科技前沿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和视野。

第二步:针对学生上课知识掌握情况,每一章挑出一节由学生自行了解学习,提出重点难点问题,下节课由学生上台讲授。具体做法是每章分为一个大组,每组5-6名学生,课前互相协作,共同查阅相关资料,并制作PPT,上课时每组派1名代表向全班学生讲授,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

最后教师对每组同学发言的情况进行点评,根据学生的资料查阅情况、课堂表达、相关内容阐述的清晰程度、教案的设计及PPT制作水平、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情况对该小组成员进行总体评分。另外,对课堂上发言代表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分,以激励学生在课堂进行主体发言,同时对提问学生给予现场的鼓励及表彰,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的热情。

教师的点评总结应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讲解、提出的问题及讨论分析进行总结。教师在评价时应对有创新的观点给予鼓励;同时指出不足,并适当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点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在课后写出心得报告。

3.3.3总结改革经验

课后反馈结果显示,针对教师补充的新知识,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这些知识与科技前沿接轨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和视野,认为是对课本内容的必要补充,并且提高了学习兴趣,能够很好的把握,并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绝大部分学生了解了掌握专业资料的查阅方法,从而拓宽了掌握知识的渠道,使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获取方式由单纯的教师讲授变为多种方式,包括网络、教材、图书馆相关书籍,甚至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讲授后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高,本次教学改革也在学生中受到普遍欢迎。

本项改革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学生讲授时经验不足,重点难点不突出,影响其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今后尚需在讲解方式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地方还是需要事先与小组成员强调到位,并在学生讲授后补充,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体来看,本课程教学改革基本上成功地达到了各项预期目标,当然在今后还需对其中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改进,以便不断提高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3.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增强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灵活应用,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的方法。采取“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尤其是平时成绩,包括了出勤、上课态度、课堂问答、上课积极参与互动讨论等,读书报告等,并且都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按照学生在这些教学中表现出的态度、能力、认真程度等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做到更加的客观、公平。

4结语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既包括基本原理的讲授,又涉及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内容覆盖而广,难度较大,学生仅仅掌握书本上和教师讲授的内容远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必备的各项能力,包括如何获取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如何将这些知识系统化、组织化,进而为自己所用等。如何将这些基础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加强学生的认识能力及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将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这是《生物制药工艺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促使《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方法尝试改革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毛小环.高职高专《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编写思路与特点[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5):129-130.

[2]郑晰,劳兴珍,何书英,等.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7(9):121-122.

[3]戴明,王广慧.新建地方本利院校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1):82-83.

[4]吴晓英,吴世宁,李智健,等.生物制药工艺学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2008,25(4):22-24+39.

[5]郑春丽.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5,s(4):85-85.

[6]张媛.浅谈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体会[[J].成功(教育),2010,4(6):228-228.

[7]蒋德旗,莫昭展.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784-786.

[8]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5,1:3

[9]吴晓明,陈宗眠,土晏,等.联合办学培养生物技术制药高层次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1998,14(1):30

[10]胡显文,陈惠鹏,汤仲明,等.生物制药的现状和未来(二):发展趋势与希望[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