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门诊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如何做好门诊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戴春阳

湖南省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18000

摘要:目的:对安全质量管理在门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收治的患者216例,于2016年6月起实施安全质量管理强化措施,实施前后各108例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调查,并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前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3.70%(4/108)与实施后0.93%(1/10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率比较,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率98.15%(106/108)高于实施前87.96%(95/108),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质量管理措施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对降低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有积极作用,应在门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安全质量管理;门诊护理;效果

作为门诊护理工作关注的主要内容,护理安全质量对患者诊疗效果影响极为明显,且关乎医院整体服务形象。然而从近年来门诊护理实际情况看,不良事件仍屡见不鲜,不乏护理纠纷问题。这就要求在门诊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上强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次研究将就安全质量管理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门诊收治的患者216例,男122例,女94例,年龄6-62岁,平均(40.5±8.5)岁,病症类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心血管疾病分别为152例、46例、18例,均需做输液治疗。医院门诊于2016年7月实施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实施前108例患者与实施后108例患者在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与病症类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分析。

1.2方法

门诊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措施应用下,具体实施的要点如下几方面。

(1)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安全管理计划制定。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中,需有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制度内容中应囊括急救处理、安全督导、用药观察以及门诊服务等内容,确保门诊各工作环节操作都有相应的标准参考。同时,门诊可组织成立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小组主要负责结合当前门诊护理服务情况,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计划,如门诊环境管理、用药安全管理等,监督指导安全质量管理计划的落实。

(2)安全管理计划的具体落实。安全质量管理计划内容主要包括:①环境安全管理,由于医院门诊患者基数大、流动性较强,对环境布局的要求极高,可考虑在布局中合理放置警示牌或指示牌,如易滑倒地面可设置“小心地滑”警示牌,再如人流密集包括候诊室、电梯等可设置“保管贵重物品”指示牌。为避免患者候诊中有焦躁心理行为表现,可通过健康宣教栏,其中介绍常见疾病、抗菌药物应用以及健康检查等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健康知识的普及,且可使患者感受到门诊人文关怀;②用药安全管理,如患者取药后,应告知患者如何用药,切忌出现药物私自停用、错服、漏服等情况;③危重患者病情观察与防范,对于部分危重症患者,应密切观察各项体征指标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同时,护理人员也需做好相关急救药品、设备等备置工作,以便于应对危重患者异常情况。

(3)门诊护理人员队伍建设。门诊护理工作任务繁多,易出现护理差错事件,要求门诊适时开展培训指导工作,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内容应涉及专业知识如穿刺或用药等、沟通技巧、责任意识等。同时,门诊应注意在排班模式上优化,如中班模式的引入,且注意预检分诊班和中班早上提前半小时上班,这样在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安全质量管理实施前后门诊不良事件情况观察,包括跌倒事件、分诊错误、用药差错事件等。同时,利用医院门诊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操作情况等,问卷评价包括不满意、一般、满意与非常满意,满意率计算:(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录入WPSxls表格中,借助软件SPSS20.0做统计学处理,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率等计数资料在安全质量管理实施前后比较采用检验,通过数(n)或率(%)描述,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全质量管理实施前后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施前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3.70%(4/108)与实施后0.93%(1/10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安全管理实施前后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n(%)]

注:与实施前相比,*P<0.05。

3讨论

门诊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强化是提高护理安全水平的关键。从当前门诊护理工作开展实际看,仍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如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缺乏,护理操作中更倾向于以常规流程为主,忽视对患者安全隐患因素考虑,如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等。再如部分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较差,可能出现分诊错误情况,由此引起护患纠纷问题。而从患者方面,也涉及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且因候诊时间过长,可能有不良心理产生,如焦虑、抑郁等,出现不配合情况。另外,在医院方面,体现在门诊环境布局问题上,如湿滑地面未设置警示牌,且缺少配套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其成为引起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这就要求门诊护理工作中引入安全质量管理措施,其实施的要点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安全管理计划制定、安全管理计划的落实以及护理人员素质的强化等。

关于安全质量管理在门诊护理中的落实,从以往文献研究结论中均可发现取得显著的成效,如部分研究中[3],取门诊输液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安全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作用,患者满意度较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极低。本次研究中也可发现,安全质量管理措施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但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充分说明安全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下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门诊护理工作开展中,护理人员应注意无论患者入院或离开时均需保持温馨的服务态度,耐心、细心与患者沟通交流,做答疑解惑,尽可能使患者感受到门诊的温暖,以此达到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综上所述,安全质量管理措施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对降低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有积极作用,应在门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莉莉,李小红,张洁.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管理探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3):3375-3377.

[2]高新霞,王静霞.门诊手术潜在风险与安全管理对策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2):115-116.

[3]杨淑萍.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5,8(S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