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移动互联时代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刘岚申文芳洪丽刘吉平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究移动互联平台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作用。方法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使用常规自我管理方式,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用移动互联平台。对比不同组别自我管理前后相关指标、自我管理内容履行情况。结果自我管理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评分、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体质指数(BMI)差异并不明显(P>0.05),自我管理后糖尿病知识评分均有所上升(P<0.05),HbAlc含量、BMI指数均有所降低(P<0.05),但研究组糖尿病知识评分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HbAlc含量、BMI指数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科学饮食、科学运动、科学用药、监测血糖、足部护理履行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P<0.05)。结论将移动互联平台应用到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可增加患者知识储备、改善生理指标与自我管理内容履行情况。

关键词:移动互联时代;糖尿病;自我管理

糖尿病是世界公认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患者在该疾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称作自我管理,即为针对疾病采取的应对措施。但调查结果表明[2],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与自我管理水平并不高。当前移动互联平台的发展为改善该问题提出了新的可能。本次研究将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移动互联平台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全部患者与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符,确诊时间超过两个月,可在家中进行移动互联平台的登陆,不存在精神障碍、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非自愿患者。常规组男性与女性分别45例、35例,年龄18~73岁,平均(52.1±4.6)岁;研究组男性与女性分别46例、34例,年龄18~72岁,平均(51.8±4.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常规组使用常规自我管理方式,即为对患者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将自我管理的技巧与方式、血糖监测方式指导给患者,叮嘱患者定期来门诊参加知识培训。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用移动互联平台。挑选经验丰富的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适用于本院与患者情况的移动设备APP,其中包括公共区域与患者个人主页。公共区域可供全部使用者浏览,囊括自我管理知识、饮食方案、运动计划等内容;在个人主页,患者可有将血糖监测数据、饮食与运动情况等记录下来,并设置打卡功能,对患者进行监督。针对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患者可以在线咨询,及时获得帮助。

在患者实行自我管理期间,护理人员通过电子邮件、QQ软件、微信等方式与患者沟通,并定期发送提醒与监督信息,随时交流。

定期随访。护理人员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随访,若患者存在移动互联平台操作上的困难与自我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提供帮助。

1.3研究指标

(1)不同组别自我管理前后相关指标。包括糖尿病知识评分、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知识评分依据为密西根糖尿病中心提出的糖尿病知识问卷,共23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23分,分数越高,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2)不同组别自我管理内容履行情况。包括科学饮食、科学运动、科学用药、监测血糖、足部护理。

1.4数据处理

借助SPSS20.0版本软件检验组间数据差异,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分别为“均数±标准差”、“构成比”,检验方法分别为t和χ2,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结果

2.1不同组别自我管理前后相关指标

自我管理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评分、HbAlc含量、BMI指数差异并不明显(P>0.05),自我管理后糖尿病知识评分均有所上升(P<0.05),HbAlc含量、BMI均有所降低(P<0.05),但研究组糖尿病知识评分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HbAlc含量、BMI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见表1。

2.2不同组别自我管理内容履行情况

研究组科学饮食、科学运动、科学用药、监测血糖、足部护理履行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P<0.05)。见表2。

3.讨论

虽然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但完善的自我管理方式可有效保证疾病的稳定,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3]。随着互联网与智能设备的发展,网络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医学上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宽。移动互联,即为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阶段由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数量较多,门诊环境嘈杂,常规的门诊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并且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患者依从性也不高[4]。移动互联平台将自我管理APP与智能手机结合起来,患者可以随身携带,并从中获取丰富的自我管理知识与技巧,实现自我学习。另外,由于糖尿病病程长、不能根治,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等情绪[5]。在移动互联平台上可设置心理专区,每天更新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疏导方式,并发布一些轻松幽默的故事与图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在该种情况下,患者会更愿意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获得心理支持,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后研究组糖尿病知识评分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HbAlc含量、BMI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提示移动互联平台在拓宽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上的优势作用;研究组科学饮食、科学运动、科学用药、监测血糖、足部护理履行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P<0.05),提示移动互联平台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内容履行情况。综合以上内容,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应用移动互联平台,可拓宽患者糖尿病知识面、改善生理指标,并促进其自我管理内容的履行。

参考文献:

[1]孙晓敏,汪虹,许方蕾,等.个性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79-182.

[2]刘硕,杨辉,ColetteBrowning,等.社会交往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快乐生活俱乐部(TM)项目成果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3):1477-1482.

[3]潘静,朱佩芳,朱梅华,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小组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3):4030-4033.

[4]吕淑荣,张永青,胡伟,等.糖尿病患者社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后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9):890-893.

[5]刘金萍,韩琳.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72-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