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急性脑梗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3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施惠文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300350

摘要:急性脑梗塞是指因脑血供中断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症状,进一步造成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种疾病。急性脑梗塞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予以患者安全、高效的治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丁苯酚是一种脑保护药物,具有保护神经的作用,在临床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对丁苯酚治疗急性脑梗塞研究进展综述主要包括其治疗依据根本依据、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脑梗塞;作用机制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脑部疾病之一,临床常表现为头晕、半身不遂等症状,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急性脑梗塞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脑部供血发生障碍,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对血流动力学予以影响达到治疗的目的[1]。在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但受到多种因素的现状,导致临床疗效欠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孙元元[2]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根据急性脑梗死的病程对其进行针对性干预,例如应用自由基清除剂、适当应用神经保护剂等,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丁苯酞是常见的脑保护药物之一,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丁苯酞可以阻断脑卒中(缺血性)致使脑损伤的很多病理缓解,能有效的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抗脑缺血作用较强[3]。本文针对丁苯酞对急性脑梗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丁苯酚对急性脑梗塞治疗的根本依据

急性脑梗塞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因身体机能呈现下降趋势,抵抗力差,且伴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基础疾病,增加了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危险性[4]。大量研究学者发现,如果患者脑缺血时间过长,未予以及时的治疗,则会导致大量氧自由基产生,降低了酶的活性,进一步造成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被激活,并大量释放,从而导致神经元细胞功能出现具有不可逆性的损伤[5-6]。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的粘稠度以及高凝状态,加快脑部血循环、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丁苯酚是芹菜油中提前的一种化学成分,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常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丁苯酚的结构为安全性单一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脑梗塞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人们生活能力状态,备受人们的关注。陆新颖[7]在研究中曾发现,丁苯酚能增加脑部血流量,对脑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成为临床脑梗塞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二、丁苯酚对急性脑梗塞治疗的作用机制

丁苯酚主要从芹菜籽中提出而成,主要药物活性成分是消旋体D1-3-正丁基苯酞,主要通过人工合成,该药物具有脂溶性,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效果。丁苯酚作为急性脑梗塞治疗的新药之一,丁苯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显著疗效从药物试验、临床研究中均得到证实。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

在脑缺血区,肿瘤坏死因子主要是通过参与炎症反应,进而促使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粘附分子的表达,同时对血管、血脑屏障予以破坏,导致组织损伤的发生。国外曾有学者发现,丁苯酚可以有效的对肿瘤坏死因子起到抑制的作用,通过对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症状予以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8]。丁苯酚还可以降低粘附分子表达,减少炎症因子,通过减少5-羟色胺的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脑卒中后水肿症状。有关学者在报道中发现,丁苯酚可以减少阳性细胞数,预防DNA断裂,对细胞凋亡过程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可以保护神经元,防止其凋亡,对神经功能予以修复[9]。此外,在临床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应用丁苯酚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液的血管内皮生长浓度提升,说明丁苯酚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加快了细胞内皮增殖,从而加快使新生血管快速形成,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二)改善缺血脑组织血流量、调节脑部微循环

当发生急性脑缺血的过程中,首先会表现为急性脑微循环障碍,紧接着会出现能量耗竭,最后造成脑细胞坏死。丁苯酚其作用机制表现为对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成的脑血流量下降整体予以改善,对脑部微循环进行调节,从而促进血液的循环,起到治疗效果。

(三)促进脑细胞能量代谢、防止形成血栓

一旦出现急性脑缺血,患者的血液则处于一种高凝状态,粘附性强,血小板功能发生异常的亢进,可见,对患者予以抗血栓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丁苯酚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可以通过提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抑制5-羟色胺的释放,从而起到抗血小板作用。国外相关研究中指出,导致脑缺血损伤、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重要原因就是线粒体功能障碍,丁苯酚可以恢复线粒体膜电位,改善总ATP活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线粒体肿胀,因此,丁苯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较高[10-11]。此外,王天仁[12]在研究中阐述,丁苯酚对脑缺血后能力的耗竭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干预急性脑缺血的过程中的病理缓解,从而预防或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对上述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说明丁苯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阻断脑损伤的病理环节、保护脑细胞中线粒体防止其受到损伤、调整脑部血液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方面,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机制,从而减轻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

三、丁苯酚对急性脑梗塞治疗的应用效果

丁苯酚可以对多个靶点进行作用,通过对脑缺血区微循环予以重建,对线粒体损伤予以保护,从而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急性脑梗塞的死亡率[13-14]。急性脑梗塞治疗的过程中,存在多种靶标环节,如果只针对单一环节进行治疗,虽然也可以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能完全阻止其对神经元的损伤,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单一脑保护药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中尽量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从而提高整体的临床疗效[15-16]。

(一)单一药物治疗

代承志[17]等在《探讨急性脑梗塞后应用丁苯酞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中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6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100ml的丁苯酞注射液,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x-LDL为(0.66±0.0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0.79±0.0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为(6.31±1.64)优于对照组患者NIHSS(7.40±1.71),有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说明丁苯酞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对线粒体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阻止脂质过氧化保护神经元,临床效果显著。张建武[18]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Hcy和CRP的影响》研究中选取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组观察,A组患者应用一般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酚,结果显示,B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A组总有效率53.33%,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和CPR水平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说明丁苯酚可以通过降低体内CPR水平、血清Hcy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的目的。从上述研究中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酚治疗,能提高临床的疗效,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应用价值。

(二)联合药物治疗

张宝玉[19]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中选取1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组观察,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酚氯化钠注射液+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6%高于对照组71.6%,差异显著,说明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应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吴晓峰[20]等在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观察》中以1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观察,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丁苯酚联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81.8%,有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这一结果说明丁苯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明显,安全性高。上述研究证明在临床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应用丁苯酚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疗效均超过90%,将这一结果与丁苯酚单独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分析,说明联合用药的疗效要明显高于单独用药效果,因此,在临床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尽量采取联合用药法对其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整体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展望

综上所述,在临床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丁苯酚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且联合用药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丁苯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因为丁苯酚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能量代谢、抑制炎症、预防血栓形成意见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因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效果明显,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由此可见,丁苯酚在临床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对其联合应用方面予以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龚红英,李通.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51-54.

[2]孙元元,李慧,郎文娟,等.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临床荟萃,2016,31(2):182-186.

[3]ShenB,LiuQ,GuY,etal.EfficacyandSafetyEvaluationonArterialThrombolysisinTreatingAcuteCerebralInfarction.[J].CellBiochemistry&Biophysics,2015,73(2):1-8.

[4]杨永刚,钱玉中,张建平,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5):40-41.

[5]刘保夫.丁苯酞胶囊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6):69-70.

[6]姜波涛,谭红,张丹,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研究[J].中外医疗,2015,10(7):109-111.

[7]陆新颖.丁苯酞对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13(3):186-186.

[8]NaessH,KurtzM,ThomassenL,etal.SerialNIHSSscores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J].ActaNeurologicaScandinavica,2016,133(6):415.

[9]ZhengZ,NingM,ZhengY,etal.Associationofserumimmunoglobulin-GtoPorphyromonasgingivali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intheChinesepopulation:[J].JournalofIndianSocietyofPeriodontology,2015,19(6):628-632.

[10]HoriYS,KoderaS,SatoY,etal.EosinopeniaasaPredictiveFactoroftheShort-TermRiskofMortalityandInfectionafterAcuteCerebralInfarction[J].JournalofStroke&CerebrovascularDiseasestheOfficialJournalofNationalStrokeAssociation,2016,25(6):1307-1312.

[11]LichaoYE,CaiR,YangM,etal.Reductionofthesystemicinflammatoryinducedbyacutecerebralinfarctionthroughultra-earlythrombolytictherapy[J].Experimental&TherapeuticMedicine,2015,10(4):1493.

[12]王天仁.舒血宁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旬刊,2010,23(10):95-96.

[13]ZhangX,WuJ,ZhangB.Xuesaitonginjectionasoneadjuvanttreatment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BmcComplementary&AlternativeMedicine,2015,15(1):1-10.

[14]HoriYS,KoderaS,SatoY,etal.EosinopeniaasaPredictiveFactoroftheShort-TermRiskofMortalityandInfectionafterAcuteCerebralInfarction[J].JournalofStroke&CerebrovascularDiseasestheOfficialJournalofNationalStrokeAssociation,2016,25(6):1307-1312.

[15]韩冰,薛冰,纪红玉.丁苯酞软胶囊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6):3280-3280.

[16]LiK,JiaJ,WangZ,etal.ElevatedSerumLevelsofNSEandS-100βCorrelatewithIncreasedRisk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inAsianPopulations.[J].MedicalScienceMonitorInternationalMedical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Research,2015,21:1879-1888.

[17]代承志,李进民,戴嘉青,等.探讨急性脑梗塞后应用丁苯酞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4,4(06):255-255.

[18]张建武.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Hcy和CRP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2,7(6):39-40.

[19]张宝玉.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10(37):83-84.

[20]吴晓峰,冷静,马历历.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16):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