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

黄锦婷黄增键

黄锦婷黄增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630

摘要:目的:统计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的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各科室的3298张处方作为点评对象,统计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和比例,并对比不合理处方与合理处方的用药种数、抗菌药比例、处方金额、注射剂比例等基本用药情况。结果:选取的3298张处方中合理处方3071张,比例为93.1%,不合理处方227张,比例为6.9%。227张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09张,不适宜处方83张,超常处方35张,不规范处方的比例相比其他类型不合理处方的比例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处方的平均用药种数、金额、注射剂和抗菌药物比例等相比不合理处方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方点评能及时发现临床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因此成为督促临床医生规范用药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制度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处方点评最终目的就是发现问题,从而为临床不合理用药介入干预措施[1]。处方点评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可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防止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错误和改善医患关系。本文选择我院2017年的门诊处方作为点评对象,通过分析我院2017年门诊处方结果,分析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各科室的3298张门诊处方作为点评对象,处方抽样方法采用横断面抽样法,以科室为基本单位,每个科室按照月份随机抽样5-7d之间的处方,汇总各科室和各月份的处方即为本次抽检处方。本次抽样处方中一季度共计895张处方,二季度共计768张处方,三季度共计811张处方,四季度共计824张处方,处方来源科室中儿科429张,妇产科517张,普外科722张,心血管内科457张,神经内科306张,呼吸内科434张,泌尿外科292张,其他科室141张。

1.2点评方法

我院成立由主管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组成的处方点评小组,按照横断面抽检法随机选择各科室的门诊处方,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药品说明书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2],对选取的3298张门诊处方进行点评,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主要包括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三大类,其中不规范处方包括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超疗程用药、药品名称、剂量等书写不清楚、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临床诊断未写明或没有写等,不适宜处方包括遴选药品不适宜、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适应症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给药等,超常处方包括无适应症给药、开具大处方、超说明书用药、开具2种以上相同药理作用药物等。根据点评结果将所有处方分为不合理处方和合理处方,并比较两种处方的基本用药情况,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平均用药种数、抗菌药物比例、注射剂比例、处方金额、国家基本药物比例、药物通用名比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处方点评结果统计分析

选取的3298张处方中合理处方3071张,比例为93.1%,不合理处方227张,比例为6.9%。227张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09张,比例为48.0%(109/227),不适宜处方83张,比例为36.6%(83/227),超常处方35张,比例为15.4%(35/227),不规范处方的比例相比其他类型不合理处方的比例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处方点评结果见表1。

3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我院不合理处方主要集中在不规范处方方面,该类不合理处方比例高达48.0%,相比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比例明显更高,而不规范处方中又以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为主,这也是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因此我院今后临床用药方面要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综上所述,处方点评能及时发现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用药水平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继宏.北京市密云区妇幼保健院门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2):259-262.

[2]关国娴.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与不合理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