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刘仁勤

辽宁省军区大连第六离职干部休养所卫生所116031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以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益肺活血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心电图检查,患者以肺型P波为主要临床症状,共66例,其中10例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7例表现为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表现为心肌梗,经过X线检查,右心室肥大患者7例,左心室肥大患者6例。经过治疗发现,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6%,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以利用心电图以及X线等方式进行检查,可以将疾病特征清晰地体现出来,同时通过益肺活血颗粒对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常见老年疾病之一,伴随社会的发展,加上人们生活提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特别是对于吸烟人群而言,其发生率也不断增加[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缓慢,但若病情控制不及时,则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其他器官,如心脏、肺部等,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做好诊疗工作[2]。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为62岁,年龄均值为(69.3±3.5)岁;研究组39例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最大为84岁,最小为63岁,年龄均值为(69.4±3.6)岁;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所选患者均通过心电图、X线检查。对照组行以常规方式治疗,主要包括低流量吸氧、水电解质纠正、改善通气功能、心力衰竭控制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益肺活血颗粒治疗,主要组成包括黄芪、赤芍、党参、川芎等,口服,每次20g,每天1次,持续治疗2周。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所选患者诊断结果。同时判定两组临床效果:水肿消失,心功能提高Ⅱ级,肝脏缩小2cm为显效;水肿减轻,心功能提高Ⅰ级,肝脏缩小1cm为有效;水肿无缓解,心功能未提升,肝脏无缩小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选患者诊断情况分析

经过心电图检查,患者以肺型P波为主要临床症状,共66例,其中10例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7例表现为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表现为心肌梗,经过X线检查,右心室肥大患者7例,左心室肥大患者6例。

2.2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发现,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6%,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特别是在吸烟人群中比较常见,通常是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胸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导致的心脏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3]。现阶段临床中认为导致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关键原因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特别是北方地区天气相对寒冷,容易发病,而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预防,主要措施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戒烟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有一定威胁,因此需要注重临床诊疗[4]。

据相关研究指出,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可以使患者治愈率提高。因该疾病早期、中期、晚期对不同检查方式有不同的敏感度,所以应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适合的检查方式,通常可选用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心向量图等方式进行检查,这些方式均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定[5]。在患者治疗方面,益肺活血颗粒不仅具备止咳平喘的效果,还具备益气补肺的作用,主要组成包括黄芪、赤芍、党参、川芎等,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备补气、止汗、利尿消肿、排脓的效果;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备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止痛的效果;党参性味甘、平,具备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的作用;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经,可以起到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效果[6]。因此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益肺活血颗粒治疗的患者临床有效率更高,由此可见对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而言,基于常规治疗加行益肺活血颗粒治疗效果更佳。

结语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以利用心电图以及X线等方式进行检查,可以将疾病特征清晰地体现出来,同时通过益肺活血颗粒对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洁,张寒焱.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06(22):123-123.

[2]张睿.浅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127.

[3]代潇.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57-57.

[4]张玲玲,李学信,董燕.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01(06):774-775.

[5]党立颖.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及诊治[J].当代医学,2016,02(04):35-36.

[6]葛艳平.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