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和骨折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和骨折的影响

俞有良1王浩平2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中医医院骨伤科654200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和骨折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3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所选对象均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患椎邻近椎体前缘、θ角和中柱压缩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与术后疼痛评分分别是(7.15±2.48)和(1.72±0.82),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θ角、中柱压缩率和前缘压缩率方面,术后要比术前高出许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改善了患者疼痛程度,但是加快了患椎邻近椎体退变速度,所以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骨折;退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现阶段,老年人群较为常见而且多发的一种疾病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症状包括驼背、背部疼痛和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翻身及起卧困难等,有些患者甚至出现肾功能降低,最终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1]。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将其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疼痛,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院接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探究内容以如下报告形式呈现。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此次实验3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数量是18例,女性患者数量是14例,年龄最大值是78岁,最小值是60岁,均龄值数是(67.89±6.48)岁。

1.2方法

患者住院之后,首先将常规准备做好,在C臂机X线辅助下对椎弓根方向和椎体进行定位,在椎体中部以及椎体前1/3位置插入穿刺针,并在C臂机X线辅助下将骨水泥注入至穿刺针中,然后对骨水泥在椎体内的状况进行密切观察。

在骨水泥达到椎体后壁时,停止灌注,2-3分钟后,在骨水泥出现固化现象后,将穿刺针拔出,手术结束后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练习。

1.3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患椎邻近椎体前缘、θ角和中柱压缩率进行比较,并将具体数据记录下来。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数越低表明疼痛越轻。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试验数据均交由专业人员将其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通过规定软件处理和统计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分别是(均数±标准差)和率,前者检验值为t,后者检验值则为x2,组间比较经P值检验,如果P<0.05则表明统计学存在差异(P<0.05)。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

术前与术后疼痛评分分别是(7.15±2.48)和(1.72±0.82),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表(,分)

2.2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θ角、中柱压缩率和前缘压缩率

术后在θ角、中柱压缩率和前缘压缩率方面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下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θ角、中柱压缩率和前缘压缩率分析表()

3.讨论

目前,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以往的治疗中,通常采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其无法很好地改善患者疼痛,加快病变椎体高度恢复速度,并且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使得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结石及感染等并发症逐渐增多[2]。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优点包括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单等,而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阶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疼痛评分方面,术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θ角、中柱压缩率和前缘压缩率方面,术后显著高于术前,统计学存在差异(P<0.05)。由此可见,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该方法也增加了患者椎体退变速度。相关研究表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状况与手术前患者骨质疏松密度存在密切联系。骨质疏松使得患者骨组织中矿物质不断流失,与此同时,改变了骨的细微结构,使得骨骼脆弱性增加,导致骨折症状很容易发生。在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过程中,因为需要注入骨水泥,使得椎间盘内部压力提升,在此期间,邻近椎体负荷增加,最终引发骨折[3]。除此之外,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使得椎间盘长时间处于高应力状态,最终对间盘组织造成了影响,从增提高了术后邻近椎体骨折风险程度。

总而言之,给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改善了患者疼痛程度,但是加快了患椎邻近椎体退变速度,所以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凡国,孙永明,华俊,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血清瘦素和骨密度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1):1794-1796.

[2]喻景奕,张向东.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2):180-183.

[3]谢大伟,李江龙,陈春,等.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