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冠心病住院患者不良情绪的因素及干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造成冠心病住院患者不良情绪的因素及干预方法

王素敏

王素敏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呼吸消化内科天津市301900

摘要:心血管常见疾病中冠心病具有极高的发生率,该疾病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上述因素会导致血流缓慢,且血液废物会附着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导致管腔逐渐变窄,从而出现心脏不适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临床一般是通过药物治疗方式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但是大部分研究资料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在控制病情以及改善不良情绪方面也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本文对造成冠心病住院患者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冠心病;住院患者;不良情绪;心理护理方法

一、前言

冠心病对人类身体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导致冠心病发病主要是来自心理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等方面,由于患者躯体症状较为明显,常会发生抑郁、焦虑等心理[1]。抑郁、焦虑等心理不但会导致冠心病发展进程、发生进程明显加快,对疾病康复、治疗也会产生影响,同时还是造成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因素[2]。因此,本文分析造成冠心病住院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并重点分析心理干预方法。

二、造成冠心病住院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

(一)性格因素

据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得知,相对于性格内向的患者来说,性格外向的患者其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较低,主要是由于性格内向患者不会主动表达心理压抑的情况,极少获得他人的支持以及关注,需要承受较大的身心压力,因此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二)经济状况

冠心病住院患者大部分的医疗费用是需要自费的,患者会由于自费治疗费用而担忧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加上冠心病患者为老年人群,已经没有经济收入或者退休金较低,而冠心病治疗费用以及检查费用较高,加上该疾病属于慢性疾病,要求患者长期住院接受治疗以及服用药物,上述原因均会冲击着家庭或者个人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思想负担,从而出现抑郁的心理。

(三)生活自理程度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患者心理产生不良情绪与生理自理能力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且以正相关呈现。患者自理能力越差,其心理不良情绪越为严重,主要是因为患者因为缺乏自理能力需要家属的照顾,对家属有一定的愧疚,并担心由于自己的疾病而拖累家人,从而出现消极抑郁的心理情绪。

(四)住院天数

有研究资料表明,相对于住院7天、住院>15d的患者来说,住院时间为7~14d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较低[4]。究其原因,考虑是住院天数7d的患者病情为急性期状态,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患者需要承受极大的身心压力,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住院时间为7~14d的患者,疾病已经进入恢复期阶段,并逐渐减轻躯体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患者的心情;而住院时间>15d的患者,代表疾病较为严重,加上病程反复迁延,受到生理、心理的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

三、冠心病住院患者不良情绪的干预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患者心理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工作,并加强和患者朋友、家属的沟通交流,采用共同合作的方式多鼓励、关心患者,并给予精神安慰以及支持,确保能为其构建愉快、轻松、安静、舒适的生活氛围以及生活环境,有助于及时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二)加强松弛训练

通过松弛训练可以促进外周交感神经紧张度明显降低,使冠状动脉、外周血管明显扩张,使心血管系统带来的负担有所减轻,明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冠心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量以及运动方式,确保患者在锻炼身体期间能够劳逸结合,找到合理的方法促进不良情绪明显缓解。另外,可以指导患者参与到绘画、书法、种花、唱歌、听音乐等活动中,促进其健康生活情绪得到有效培养,通过下棋、散步、打太极拳等体育锻炼等项目,达到放松心理的目的。

(三)加强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入院后要立即开始疾病健康知识的教育工作,并将冠心病的注意事项、治疗方法、起病因素等详细的告知患者,分别从感情上、言行上亲近患者,获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治疗要求得到满足。对于患者治疗期间提出的疑问,还全面耐心的解答,确保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建立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四)尊重患者人格

护理人员对于患者不愉快的心理情绪要耐心的听取,并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了解患者心理特征以及生理特征,有利于正确的处理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社会问题以及心理问题,维持稳定的情绪,促进患者治疗心理负担明显减轻。护理人员还需要通过自身乐观积极的态度带动、感染患者,并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开展心理疏导,通过激励性、乐观的语言暗示或者诱导患者,促进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负面影响得到明显缓解以及消除。

四、总结

临床疾病中冠心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该疾病的发生于多方面的因素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该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患者在患病后容易产生担心、恐惧、害怕等负面心理,对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以及依从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是根据患者情绪以及心理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护理行为,通过个性化的心理安抚,使患者内心不安情绪明显缓解,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另外,通过心理干预,可以使心理因素产生的影响得到全面排除异己有效控制,不但可促进患者在平稳状态下接受治疗,还可保障更好的发挥药物作用,对病情进展有所控制。

综上所述,及时明确导致冠心病住院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因素,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保障患者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使患者情绪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内,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志荣.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08):231-232.

[2]沈贵春.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加用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05):53-55.

[3]张亚芳,刘海娟.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12):2065-2068.

[4]张丽玲,黎秀云.多样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情绪和症状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2):1767-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