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的效果

古德妍

天津市河西医院麻醉科300202

摘要:目的: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抽选2007年01月-2008年01月在本院接受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92例患者,依据不同麻醉方法为标准分组:甲组46例予以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乙组46例予以硬膜外麻醉,同时观察、比对2组麻醉效果。结果:甲组麻醉优良率95.65%(44/46),明显优于乙组78.26%(36/46),(P<0.05);2组麻醉后心率、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等比对,有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予以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效果确切,建议推荐。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应用效果

老年股骨头骨折属于临床骨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手术为主,且不同手术疗法应用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疗效均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应用较多的手术为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尽管疗效确切,但对于一些肝功能损伤严重的患者,因手术麻醉耐受性较大,就会使手术麻醉风险加大[1]。为分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此次选92例行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2007年01月-2008年01月在本院接受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92例患者,分成2组:甲组46例,64岁-80岁,年龄均值(72.6±2.1)岁;男/女:26例/20例;乙组46例,62岁-85岁,年龄均值(73.5±1.4)岁;男/女:27例/19例。对2组以上临床信息展开比对,发现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临床对入选的92例患者输注500mL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开放其静脉通道,经鼻饲给氧,医务人员术中需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血样饱和度、心电图和血压连续监测。

(2)对乙组患者予以硬膜外麻醉:医务人员在L2-3间隙区选18G的硬膜外穿刺针对患者做硬膜外穿刺麻醉,待穿刺结束之后在头侧置管大约4cm,把3至5mL、2%的利多卡因直接注入,仔细查看其肢体疼痛程度。

(3)对甲组患者予以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医务人员在L2-3间隙区选用16G/26G的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针对患者做硬膜外腔穿刺处理,并通过硬膜把26G的腰穿针直接穿入患者蛛网膜的下腔,同时输注1.2至1.4mL、0.75%的布比卡因,退出穿刺针,由头侧放置一个4cm左右的硬膜外导管,把麻醉阻滞平面控制在低于T10,待穿刺2至3h之后再次输注3至5mL、2%的利多卡因。

1.3观察指标

麻醉后,医务人员仔细观察并记录下2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变化情况,并作比对。

1.4效果评估

临床对2组患者麻醉效果展开评估,发现患者用药后,其肌松弛效果非常好,没有伴发不适感,且术中安静手术顺利完成,即优;患者用药之后,伴发轻微的牵拉反映、不适感,但可以忍受,且手术顺利完成,即良;患者用药之后,疼痛感较强,术中不断呻吟[2]。麻醉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5数据处理

此次研究选择SPSS20.0型软件统计分析数据,文中计数资料选(n/%)表示;计量资料选(x±s)表示,若2组心率、血压、麻醉优良率等指标比对,结果差异较明显(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对2组麻醉效果

麻醉后,甲组入选的46例患者中:31例优,13例良,2例差;乙组入选的46例患者中:21例优,15例良,10例差;比对可知,甲组麻醉优良率95.65%(44/46),优于乙组78.26%(36/46),有差异性(P<0.05)。

2.2比对2组心率、血压改变情况

麻醉后,乙组心率(76.1±6.2)次/min、舒张压(75.8±5.1)mmHg、收缩压(127.5±5.6)mmHg,均优于甲组(66.2±4.5)次/分、舒张压(67.5±4.3)mmHg、收缩压(114.6±2.6)mmHg,差异较明显,(P<0.05)。

3.讨论

临床认为,大部分老年患者骨折脆化、再生能力较差等因素影响,通常选股骨头置换术当作临床治疗方法[3]。老年患者由于体质非常弱,很多患者很有可能会伴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对手术顺利开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术中选取安全、高效的麻醉方法就显得非常关键。

手术麻醉过程中,腰麻的起效时间非常快,在短期内就可固定麻醉平面,但是药效的维持时长会缩短,且术后易伴发头痛等病症,易干扰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维持,若老年患者伴发呼吸系统系统,可选腰麻的麻醉效果并不明显。

硬膜外麻醉对生理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对于呼吸循环系统的干扰也非常少、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非常快,但在很多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起效时长明显缩短,阻滞平面非常宽,易抑制其循环呼吸。通常情况下,临床选小剂量分次输注麻醉方法,易使硬膜外阻滞造成外间隙粘连,且影响麻醉阻滞,同时也会使麻药扩散受到影响等,但老年患者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相对弱,为此,该种麻醉方法的应用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经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能较好的弥补以上2种麻醉方法的缺陷,使优势较好的发挥出来,而且麻醉控制效果非常好,对机体循环呼吸不会产生太大干扰。因股骨头置换手术特征,手术通常需于2小时之内完成,通常不用追加任何麻药。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甲组麻醉优良率95.65%%,明显优于乙组78.26%,(P<0.05);2组麻醉后心率、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等比对,有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临床予以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确切,可在改善患者心率、血压的基础上,提升麻醉优良率,建议推荐。

参考文献:

[1]王高华.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21(2):173-174.

[2]刘发支.不同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70例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15,39(12):1092-1094.

[3]艾丽丽.低剂量布比卡因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25(4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