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价值分析

高晓军

祁阳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6100

摘要:目的:对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9月期间,收集到我院就诊的8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疾病状态,分为2组,即活动期组(n=39)与非活动期组(n=43),另选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3组对象均进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比较IgG、IgA、IgM、C3和C4,活动期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而非活动期组的IgG、IgA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青年女性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容易误诊[1]。因此,如何高效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为临床医师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此,我院对比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健康体检者的免疫学检验情况,旨在探讨分析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2月--2017年9月期间,收集到我院就诊的8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疾病状态,分为2组,即活动期组(n=39)与非活动期组(n=43)。活动期组,15例男性,24例女性,21-53岁,平均(36.2±5.29)岁。非活动期组,16例男性,27例女性,20-49岁,平均(35.6±5.03)岁。同时,另选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其中,14例男性,26例女性,18-55岁,平均(36.4±5.18)岁。比较3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虽然组间数据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的3组对象,均接受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具体操作,如下所示:要求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下,采集5ml静脉血,以3000转/min为时速,持续10min离心处理后,取血清>150ul,放置于-20℃冰箱中,予以保存,以供检测。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发现高脂血样本或溶血样本,需排除,不得用于检测。选用BECKMANCOLTERIMMGE特种蛋白全自动分析仪(美国)与专用试剂,采用散射速率免疫比浊法,检测IgG(免疫球蛋白G)、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补体C3及补体C4。

1.3观察指标

比较3组对象的免疫学检测指标,包括IgG、IgA、IgM、C3和C4。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录入,应用SPSS20.0软件,()用作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若统计学有意义,则用“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关于本次研究的结果,详见表1。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临床常见疾病,至今为止,关于其病因,尚不明确,相关文献报道,其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内分泌、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2]。临床上,多见于20-40岁女性,主要表现为发热、疲乏无力、体重下降等,且不同器官受累,所呈现出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例如,骨骼肌肉,可表现为关节畸形、关节炎、关节痛等。血液系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贫血、淋巴结肿大等。消化系统,可表现出腹水、恶心、纳差、呕吐等[3]。

近些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有所升高,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因此,临床医师十分关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方法的研究。

目前,免疫学检验,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据相关数据显示,5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而30%伴有高球蛋白血症,特别是γ球蛋白升高。活动期,补体水平有所下降,因为,形成免疫复合物的过程中,不仅会消耗补体,而且会降低肝脏合成补体能力[4]。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学异常现象较为突出,体内可产生大量针对正常细胞不同成分的自身抗体,此类抗体,亲和力高,含量大,若为及时诊治,或采用不恰当的方式进行治疗,均可影响疗效,甚至引起病情恶化[5]。本次研究,对照组、非活动期组与活动期组,均接受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结果显示,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IgG、IgA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IgG、IgA显著升高。同时,活动期组的C3和C4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于活动期,体内C3和C4下降明显,其可能与补体成分大量消耗、补体系统被激活等因素有关。

综上,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过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可辅助医师临床诊断,掌握患者病情进展状况,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周珣.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01):48-51.

[2]叶珮玑,冯雪仪,黎阳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70-71.

[3]党荣敏,刘元忠,谢洪书.探讨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8):141-142.

[4]廖海燕.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2):6583+6586.

[5]毕德成.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