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高发疾病临床病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泌尿系统高发疾病临床病例分析

辛红佳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疾病高发疾病临床病例。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近年来8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80例泌尿系统患者中结石患者最多,结核患者次之,肿瘤患者最少。结论:泌尿系统中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泌尿系统结核多为继发性,原发灶多在肺内。肾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2%,占小儿全身肿瘤的20%,约有90%是恶性的,其中以肾腺癌最多,其次是肾盂癌。

关键词:泌尿系统疾病;高发疾病;临床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casesofhighincidenceofurinarytractdiseases.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wasusedtoanalyzetheclinicaldataof80patientswithurinarysystemdiseasesinrecentyears.Results:80patientswithurinarysystemwerethemostpatientswithstones,followedbytuberculosispatients,tumorpatientsatleast.Conclusion:Calculusintheurinarysystemisthemostcommondiseaseoftheurinarysystem.Urinarytracttuberculosismostlysecondary,primarylesionsinthelungs.Kidneytumorsaccountedfor1%to2%ofadultmalignancies,accountingfor20%ofchildrenwithsystemictumors,about90%ofmalignant,ofwhichthemostrenaladenocarcinoma,followedbyrenalpelviscancer.

Keywords:urinarysystemdiseases;highincidencedisease;clinical

泌尿系统各器官(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都可发生疾病,并波及整个系统。其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统本身,如排尿改变、尿的改变、肿块、疼痛等,但亦可表现在其他方面,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当出现以下三大体征的时候,要考虑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中结石患者最多,结核患者次之,肿瘤患者最少。通常情况下,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体侵入尿道造成的。本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在我院就诊的8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回顾分析8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临床病症,现将分析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8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18-70岁,平均(47.8±7.4)岁;所有患者的患病病程为(15-35)天,患病的平均病程为(21.5±9.3)。80例泌尿系统患者中结石患者最多,结核患者次之,肿瘤患者最少。尿路感染患者最多,其发病高峰是夏冬季节。属于上尿路感染者9例,占11%,属于下尿路感染者71例,占89%,下尿路明显多于上尿路感染。所有病例均诊断为泌尿系统疾病。

1.2基本方法

血液检查:检测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若血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血沉加快及C反应蛋白大于20mg/L,则被认定为急性肾炎。

尿常规检查:若白细胞大于10个/HpF一般认为是尿路感染;若见白细胞管型,考虑肾盂肾炎。

采用尿液直接涂片法找细菌:油镜下如每个视野都能找到一个细菌,表明尿内细菌数大于105/mL以上。

K-B法药敏试验进行抗生素敏感实验判断。

根据实验室检查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革兰阴性杆菌治疗组,大肠杆菌治疗组,肺炎克雷伯氏菌治疗组以及其他组。然后对四组根据K-B法药敏实验选择能够杀菌最好且对患者影响较小的药物。即依次选用药物青霉素、阿莫西林或头孢氨苄、红霉素和氯霉素组合、拉氧头孢钠。同时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实际反应,随时调整药物用量。直达患者症状消失,尿培养转阴。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细菌中,在经实验室检查检测确定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率为50%(40/80),大肠杆菌感染率为29.07%(31/80),肺炎克雷伯氏菌24.42%(19/80)。80例泌尿系统患者中结石患者最多,结核患者次之,肿瘤患者最少。

在不同菌类对不同药物也表现出了不同的耐药性。在对患者实验室检查检测与K-B法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然后采取分组治疗的方法不但疗效显著,而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较低。患者的治愈率为97.5%(78/80),而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另外2患者因为病情较严重,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呕吐、重复感染等不良症状,经过10d的住院治疗也痊愈出院。

3.讨论

医学领域认为,泌尿系统各器官(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都可发生疾病,并波及整个系统。患者中结石患者最多,结核患者次之,肿瘤患者最少。通常情况下,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体侵入尿道造成的。因而炎症多为泌尿系统疾病的高发疾病。主要分为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生化和尿液形态学两部分,生化检测指标能够达到半定量的水平,尿液生物化学测定时由于尿液中成分复杂,对于测定结果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常规检查对于泌尿系统感染诊断和效果判定具有指导意义。尿液形态学指标敏感、特异,根据泌尿系统感染尿液细胞变化的周期情况,控制尿液检查的频率较适中。尿液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评价肾脏疾病的简便和经济的方法,尤其在泌尿系统感染和肾病综合征疾患。

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并发其他系统疾患的住院治疗患者每周血液常规检查在0.76~1.38之间。众所周知,血液细胞对炎症反应敏感,观察患者炎症变化,血液检查的频率偏低。另外,治疗好转和痊愈患者,感染细胞指标异常在22.2%~45.5%之间,提示治疗患者治疗效果好转,但是血液细胞指标还未完全好转。泌尿系统感染及并发其他疾患的患者,贫血指标异常率在0~13.6%之间;评价血小板指标完全在正常范围,提示为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可以参考在检查血小板指标正常的基础之上减少血小板相应指标的检查,可以降低检查费用。临床使用自动分析仪,检查项目为组化形式,可考虑根据疾病类型检查组合项目的类型,达到既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又能够降低临床检查费用。

泌尿系统疾病经常是因为直肠细菌侵入尿道所致,细菌有时会经血液扩散到泌尿系统,应该重点预防。对于尿结石必须针对可以解决的原因,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和减少含尿石成分的食物(如对尿酸盐结石患者强调避免食用核蛋白含量高的内脏)进行预防。增加饮量以稀释尿中盐类浓度,对各种成分的结石都有一定预防作用。

本文系统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疗效显著,这主要是用药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了实验室检查检测,检测出感染的根源,然后又通过K-B法药敏试验找出了最优的抗菌药物。分组治疗方法,还降低了治疗过程中的风险,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既安全又可行。

参考文献:

[1]张丽萍.86例儿内科泌尿系统临床分许[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0):83-84.

[2]刘晓兵.儿内科泌尿系统病症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2324.

[3]张成文.尿培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30例临床分析[J].饮食保健,2015,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