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测RF、抗CCP抗体及CR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李克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联合检测RF、抗CCP抗体及CR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李克学

刘伟

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检验科广东省珠海市519000

摘要:目的:探讨三种类风湿相关标志物RF、抗CCP抗体和CRP何种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组合最佳。方法:检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1年1月~2017年2月已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即实验组335例)和同期随机选取的体检健康者(即对照组312例)血清中RF、抗CCP抗体和CRP。结果: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CRP分别单一检测,两两联合及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在RA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都存在显著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组对RA的诊断具有最高的准确性(AUC=0.981),三者联合检测组比RF+抗CCP抗体组更能提高RA的检测率(P=0.045<0.05)。结论:上述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组合能有效提升RA诊断的准确率。关键词: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时相反应蛋白;类风湿性关节炎【Abstract】0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valueofcombineddetectionofrheumatoidfactor(RF),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ntibody(antiCCPantibody)andCreactiveprotein(CRP)in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RA).Methods:PatientsinTheFifthHospitalAffiliatedtoSun-YatUniversityfromJanuary2011toFebruary2017hasconfirmedthediagnosisofrheumatoidarthritis(335cases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randomlyselectedthehealthysubjects(182casesinthecontrolgroup),thendetecttheirserumRF,antiCCPantibodyandCRP.Results:RF,antiCCPantibodyandCRP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RA)(P<0.05).Thethreejointdetectiongrouphadthehighestaccuracy(AUC=0.981)forthediagnosisofRA.ComparedwithRF+antiCCPantibodygroup,thedetectionrateofRAwashigherinthethreejointdetectiongroup(P=0.045<0.05).Conclusion:ThecombinationofthethreemarkerscaneffectivelyimprovetheaccuracyofRAdiagnosis.【Keywords】:Rheumatoidfactor;antiCCPantibody;Creactiveprotein;rheumatoidarthritis

1.绪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为骨组织受滑膜慢性炎症介质和细胞等物质损害,从而出现受累关节反复肿胀疼痛甚至关节畸形和运动能力受限等,而且病情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目前尚未有学者能够完全解释RA的发病机制,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系统性的治疗是防止骨破坏和关节致残的关键[1]。65%左右的RA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血清中会出现类风湿因子(RF)浓度的升高;关节炎症或创伤时,其血清C时相反应蛋白(CRP)也会相应增高;上述两个标志物临床上常用来检测诊断病人是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其特异性均较低。环瓜氨酸肽(CCP)是类风湿患者血清中环聚丝蛋白上的多肽片段,临床上采用抗-CCP抗体浓度的检测对类风湿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极高的特异性[2]。如将三个标志物联合检测,能较好的排除其他疾病的干扰,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可靠性。故,本论文将浅析联合检测RF、抗CCP及CR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中的诊断效果。2.资料和方法2.1研究对象2.1.1实验组: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35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病人有90例,女性245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4岁,最大的为91岁,平均60.0216岁。该组病人均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联合修订的RA(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分类标准[3]。2.1.2对照组:按照随机原则,继续选取本院于近四年来体检健康者31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38例,女174例,年龄最小的为29岁,最大的为83岁,平均55.421岁。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所选的RA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5),具有可比性。2.2研究方法以上所选取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全血共3管(≥2ml/管),其中两管为促凝管,分别用于免疫室的抗CCP抗体和生化室的RF检测,另一管为EDTA-K2抗凝管用于临检室CRP检测。2.2.1RF的检测方法:将用于检测RF的促凝管3500r/min离心5min后取分离好的上层澄清血清,使用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为北京利德曼提供的RF测定试剂盒,方法是透射免疫比浊法。其原理为:用试剂中含有的被人IgG包被的微粒子与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发生凝集反应形成体积较大的复合物由此产生一定的浊度,后该浊度通过生化分析仪在340nm处进行检测,经处理得出结果。其检测结果判读:当>40IU/mL时判断为阳性。2.2.2抗CCP抗体的检测方法:将用于检测抗CCP抗体的促凝管3300r/min离心8分钟后取分离好的上层澄清血清,使用雅培i4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进行检验,试剂为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购入的配套抗CCP检测试剂盒,方法为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其原理为:待测血清中抗CCP抗体与包被于微粒子上人的环瓜氨酸肽(CCP)结合,将吖啶酯标记的抗人IgG作为二抗,三者结合结合后形成体免疫复合物,与预激发液和激发液反应显色,浓度与颜色深浅呈正相关。其检测结果的判读:当>5U/mL时判断为阳性。2.2.3CRP的检测方法:将用于检测CRP的EDTK-K2抗凝管轻摇混匀,使用QuikReadRgoC-反应蛋白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为QiukreadRgo配套试剂,方法为免疫比浊法。其原理为:将CRP抗体包被于微球颗粒上后加入血清,与血清中的CRP结合形成复合物产生浊度,浊度高低与浓度成正比。其检测结果的判读:当>10mg/L是判断为阳性。2.3统计学方法本文使用SPSS21.0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检验,当P<0.05时这认为比较组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诊断效果的优劣通过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的比较进行判断。3.结果3.1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意义表1:各标志物分别单一检测,两两检测和三者联合检测时实验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三:配对资料四表格显示两组之间一致性检验Kappa=0.389,P=0.045<0.05(由于频数中有个案为0,数据为每组加上0.1后再进行加权计算得出)。说明两种检测组合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4.讨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我国常见的可以导致患者关节致残进而严重病人影响正常生活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的治疗是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劳动力受限的关键。但其病因复杂,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且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难以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血清相关标志物有多种,如RF、抗CCP抗体、血沉(ESR)、CRP、抗角质蛋抗体(AKA)等,但这些指标的诊断价值都不尽相同,诊断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限于诊断的方法。因此选择合适的实验室血清学检验方法辅助诊断疾病十分重要[4]。RF因子是抗人和动物变性IgG分子的特异性抗体,其可特异性识别IgG分子FC片段上的抗原决定簇并与之相互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机体补体系统,从而诱发炎症反应[5],是很早就应用于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血清学标志物。被发现于1927年并且于1987年由美国风湿病协会(ARA)作为诊断RA标准之一,是当时七项诊断标准之中唯一的血清学标志,如今仍然有在一些二级医院和设备条件相对落后的医疗诊所等将其作为RA检验的唯一血清学指标[6]。本文显示,RF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0.15),但其特异性较差,相比别其他的检测组为最低。有文献显示[7],在其他自身免疫病疾病中,如SLE、进行性全身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患者和老年人中阳性率亦可达50%,对RA并不具有严格的特异性,也有研究[8]表明,乙型肝炎疾病可引起RF的假阳性。抗CCP抗体由RA患者的B淋巴细胞产生,是含有瓜氨酸氨基酸残基的蛋白[9]。其检测的ELISA法是由Schellkens于1998年建立起来的RA实验室辅助诊断方法,其在RA的诊断和预后中都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本文中,抗CCP抗体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灵敏度(91.46)较高,特异性(91.66)强,在RA早期关节症状出现前6个月可检测出,其检出率和滴度随症状的出现的逐渐增加,可鉴别早期RA与其他炎性疾病,如肝炎相关的关节病,SLE等[10]。CRP是炎症反应过程中短时间内浓度大幅度升高的一种炎性因子,其常于组织创伤和机体感染后2个小时浓度开始增加,1-2天内可达到高峰,可为健康时浓度的数千倍,在病情得到控制的时候一周内可恢复正常,其易检出,值的高低与关节受损程度和用药后的效果有密切联系,能够反映疾病的活动度[11]。本文中,CRP的灵敏度(68.36)低,特异性(89.10)差,单独检测时存在较高的误诊率,但对RA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诊断指标[12]。文中2发现,三者联合组检测的特异性(99.35)最高,RF+CRP组(98.08)次之。且图1的ROC曲线显示RF、抗CCP抗体和CRP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AUC=0.981,最高)最好,可以为RA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且通过表3的比较显示,三者联合检测组与RF+抗CCP抗体检测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5<0.05),证明联合检测比后者更能提高RA的检出率。这对疾病的早期发现确诊尽早进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邹映东,王玉明.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04):516-518.[2]梁海,吴久鸿,向卓,张学辉.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11:1375-1378.[3]黄宇,王涛,戴淑惠,黄朝阳,李珣.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4):3345-3346+3349.[4]江裕,刘晖,曾泉文,陈溶微,谢文静,陈文旭,陈苏熙.抗-CCP抗体、RF与CRP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3,03:13-15.[5]汪薇,张利方,石丽萍,胡鹏.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05:634-635.[6]刘振江.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有关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02:16-19.[7]范列英.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10:59-61.[8]秦家濂.类风湿因子浓度对慢性乙肝患者IgM抗体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11,04:466-467.[9]王蓉辉,马丽辉.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5,14:2056-2058.[10]张海军.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学,2013,05:759-761.[11]杨辉.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检验诊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26:91-92.[12]全碧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意义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2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