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关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彭江涛

彭江涛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胆管结石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的对比并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和传统的开腹治疗相比,具有出血少、易恢复、并发症低等特点,是临床中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管结石临床疗效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4.32.013

作者单位:462000,河南漯河,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

胆管结石是胆外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情比较复杂,并具有急性发作的特点,发作过程中经常伴有腹痛、寒战的现象[1]。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就会随之增长。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治疗,该方法容易导致伤口感染,并发症也相对较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方法不但避免了伤口的感染,还降低了并发症,逐渐成为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为了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治疗方法,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6-69之间,平均年龄为(45.2±2.8)岁;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方法治疗,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5.1±3.2)岁;所有患者中结石直径在6mm至19mm之间,平均直径13.3±2.4m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

1.2.1多数患者经B超检查确诊,部分患者经腹部CT及胆管MRCP确诊。

1.2.2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将其胆囊切除,并切开胆道取走结石。手术后放置T型管,使用各种镇痛药物防止剧烈疼痛而导致的伤口开裂,比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1.3.2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方法为:手术前禁止饮食,经过B超检查后确定结石的具体位置和数量;过程中确保患者时刻保持仰卧位,将其全身麻醉并插入气管,选用腹壁4孔进行穿刺,将该孔作为手术操作孔和观察孔。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手术中应该确保腹压保持在12mmHg至16mmHg之间;放入腹腔镜和胆道镜,遵循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取石。对于较为明显的结石,从穿孔处直接取出结石;对于较为细小的结石,用导尿管进行胆道的反复冲洗;如果结石经过冲洗后还是很难取出,可以使用取石网篮来取石。结石取完后,还应该再次冲洗胆道,以便保证胆道的畅通,并用胆道镜观察是否存在胆管狭窄、变形现象,是否还有残余结石等情况。根据胆总管下段是否畅通、有无渗出物进行T管的放置。手术后还应该禁止饮食,进行抵抗感染等的治疗。应该注意的是,T管在手术后的3至4周后,经证实没有残余结石存在后,再将其拔除;肝下的引流管,可以在手术后2-3天拔除。整个手术过程应该动作轻柔,以便避免副损伤。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4.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如下:显效:所有症状全部消失,身体机能恢复正常,Hp转阴;有效:患者部分症状明显消失,身体机能基本恢复,Hp转阴或仍为阳性;无效:患者症状、身体机能、检查指标都没有明显改善,Hp仍为阳性。

1.4.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如:急性胆管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Mriizzi综合征等。

1.4.3对此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在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效为18例,有效为29例,无效为3例,总有效率为94.0%。在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效为15例,有效为25例,无效为10例,总有效率为80.0%。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在并发症上的比较观察组中患者并发症为急性胆管炎1例、Mriizzi综合征1例,共计2例,总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急性胆管炎2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例,Mriizzi综合征1例,共计5例,总发生率为10.0%。经过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在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上的比较在观察组中,患者住院时间为6.68±2.4天,手术时间为85.2±29.6分钟。在对照组中,患者住院时间为13.25±2.6天,手术时间为120.8±31.5分钟。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优点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腔镜技术的提高,腹腔镜下的探查术和开腹探查术基本相同,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胆管炎,有胰腺炎病史的、老年或肥胖不宜手术的,都可以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在利用腹腔镜进行胆管结石手术时,不仅带给患者的创伤小,还具有缩短住院时间、费用便宜、痛苦轻等优点,正是因为腹腔镜治疗方法具有这样的优点,致使其成为治疗胆管结石的最佳方法[2]。

大多数医学研究学者认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的适用性较为广泛,将会是以后治疗胆管结石的有效标准。通过对美国普通外科的调查结果得知,针对那种相对复杂的弹道结石,或者是EST不能治疗的病患,都会选择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进行治疗。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优势,主要就是能够一次性摘除胆管结石,既能够确保括约肌的完整性,又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确保取石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体现出微创手术的独有优势[3]。但是,该方法也有着自己的不足之处,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充分掌握开腹进行探查的基础,熟练掌握胆道镜技术,还需要改技术过硬。并且,无法完全避开开腹手术中并发症的出现。

3.2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技术要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技术要点在于入路的选择和过程中对胆道镜的使用。入路的选择,当囊管直径大于0.5cm后,并且结石在胆总管和胆囊管的交汇点下方时,可以选择从囊管中放置胆道镜。相关文献表明,借助囊管进行取石,由于囊管可能存在狭窄或者是梗阻现象,一旦当结石的直径大于囊管直径时,就会很难将结石取出。

另外一种为将胆总管的前壁切开,然后放置胆道镜,最佳位置在囊管和总管的交汇处[4]。因为,这一个位置血管比较少,在使用腹腔镜时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手术中使用胆道镜时,将穿刺器的顶部靠近胆总管,这样可以帮助胆道镜进入胆总管进行操作。过程中,先对胆总管进行全部探查,当取净胆总管中的结石后,还应该对肝总管以及内部胆管进行探查。当然,整个过程中积极配合胆道镜,胆道镜能够直接对胆管中的病变进行窥视,可以准确判断出胆总管是否畅通,该取石方法对于胆管来说,造成的损伤比较低。并且,残余结石也相对较少。

3.3T形管的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取石的过程中,常常会放置T形管进行引流,为了能够有效防止手术后胆汁的漏出,通过对T形管进行注水工作,可以观察出缝合处是否存在渗漏现象[5]。同时,还能够在发现残留结石后,方便进行胆道镜取石手术。

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胆管结石的治疗,对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不仅包括需要掌握缝合技术、打结技术等。另外,还应该熟练掌握胆道镜的相关操作技能[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胆管结石过程中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方法,临床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短,手术疗效显著,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针对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和传统的开腹方法相比,对于患者的腹腔影响较小,有利于手术后对肠道的快速恢复。其次,手术切口较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便于患者术后能够尽早活动,这是微创手术的主要特征。另外,患者更容易接受这种手术,从而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担心,便于手术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周永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疗效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4(05):134,142.

[2]崔小鹏,樊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3,10(24):2847-2848.

[3]任志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26(10):158,160.

[4]黎庆,谢立,谢庆龙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4,20(03):86-87.

[5]刘海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01):145-146.

[6]施兆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4,20(01):22-23.

(收稿日期:2014-05-16)

(本文编辑: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