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合并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电针合并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王亚丽1,孙伟力2,梁雪阳3,孙丽新33,石玉中1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三科,河南新乡453002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务科河南新乡453002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河南新乡453002

通讯作者:石玉中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合并电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102例(阿立哌唑治疗组52例,针药治疗组50例),阿组剂量30mg/d,1次/d,每晚口服,治疗观察时间为6周,针药组除应用阿立哌唑治疗外,每日针灸1次,并使用电针仪辅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6周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白介素(IL-2、IL-6)。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2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药物合并电针治疗组IL-6水平低于药物组(P<0.01)IL-2水平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药物合并电针治疗组CD4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可以影响这类患者的免疫功能,且电针合并药物组更明显。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电针、阿立哌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即经过两种以上药物系统或间断性治疗而无效且排除其他躯体障碍者)。实验时间从2013年3月-2015年5月,并根据DSM-IV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随机选取无严重躯体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无烟酒嗜好和药物滥用,非妊娠和哺乳期的女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102例,并分为药物治疗组和针药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患者52例,其中年龄22-60岁,平均(39.2±8.6)岁,病程1-37年,平均(19.5-8.5)年。针药治疗组50例,其中年龄20-58岁,平均(40.4±8.3)岁,病程2-36年,平均(15.8±8.8)年。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药物治疗组患者于实验第1周及第4周脱落2例,针药治疗组于第3周脱落1例。

然后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1],在治疗第8、12周分别进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ADL量表分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两部分,最高分为60,总分<20分为完全正常,20-22分为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22分为功能明显障碍。

电针选用英迪牌KWD-808系列(I型)脉冲针灸治疗仪;穴位选用心俞、胆俞、气海、印堂、百会;用补法,接电针治疗仪,每次30分钟;针后加灸胃俞、内关、神门、通里、足三里。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组选用阿立哌唑治疗,剂量30mg/d,1次/d每晚口服,治疗观察时间为6周

1.2.2针药治疗组除应用上述药物治疗外,每日针灸1次并使用电针仪辅助治疗,时间为30min/次电量以患者能承受的最大电量为度,选取心俞、胆俞、气海、印堂、百会等穴位治疗观察时间为6周,选用长2寸的针具,手法为平补平泄。

1.3临床评估

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第6周后,由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主治医生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定所有被试者的精神症状[2-3]。

1.4实验室检测

所有被试均在治疗前1d及治疗第6周后早晨6-7点取空腹静脉血5mL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采用Elisa法测定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CD3、CD4和CD8试剂盒以及流式细胞仪均由BD公司提供IL-2和IL-6试剂盒由Beckman公司提供,所有样本均由同一名人员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后的BPRS、SAPS和SANS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针药治疗组治疗6周后BPRSSAPS和SANS量表得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临床量表评定比较(分,±s)

2.5安全评估

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3讨论

有研究表明[4、5]额叶-纹状体-丘脑-颞叶回路的功能紊乱是该病的病理性基础之一,其中尤以海马的功能紊乱为主,免疫学的研究表明IL-2、IL-65在这个回路中表示有较高的代谢与合成密度,因此,增高的IL-2,IL-6水平将对上述大脑0解剖位置表现出特异性的差异,因而产生相关神经递质,DA、Ach和NE等的改变,从而产生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通过研究显示药物合并电针治疗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2、IL-6水平均显著低于低于药物组,同时阿立哌唑合并电针治疗组各临床量表减分率大于药物组,表明电针合并药物治疗可以更好的降低IL-2、IL-6水平,进而缓解精神分裂症症状与既往研究相似。IL-6是临床免疫学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之一,而研究证实DA和5-HT的功能受到IL-6的影响,因为会产生IL-6的淋巴细胞膜上有DA受体和5-HT受体存在,同时会明显提高额前叶与海马的DA和5-HT的活性与浓度。所以由IL-6浓度或活性的增高所引起的免疫功能的调节紊乱及其所促发的免疫损伤很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针药组血清CD4水平高于药物组,血IL-2、IL-6水平低于药物组。针药组BPRS、SAPS、SANS临床量表评分减分率均高于药物组针药组较药物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电针合并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缓解作用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即电针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同时可更好地调节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相关的细胞免疫因子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向阳,周东丰.精神分裂症免疫指标与精神症状的关系[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3):145-148.

[2]施永斌,张卫,赵宝龙,等.PANSS、SANS及SAPS量表一致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911(1):23-25.

[3]宋建成,费立鹏,张培淡,等.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中各分量表的评价[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2):86-88.

[4]BlumBPMann.TheGABAenergysysteminschizophrenia[J].lntNeuroPsychopharmaeol20025(2):159.

[5]熊鹏张秀王继才.精神分裂症与自身免疫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35(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