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柱创伤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急性脊柱创伤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

黄福国郭纯翠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人民医院265400

[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脊柱创伤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体前后缘的压缩高度、伤椎Cobbs角、椎管占位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脊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治疗,采取切开减压椎弓内固定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急性脊柱创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临床效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一般事故强大的暴力经常容易导致脊椎创伤,脊柱创伤性疾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且复杂,容易引起脊髓损伤。这种损伤经常会导致病人的病情较为复杂、伤势较为严重,并且不容易恢复,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由于脊柱的生理结构、特性以及活动的幅度情况,严重外伤会引起脊髓损伤休克,从而不能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1]。同时急性脊柱创伤临床并发症后果严重,对患者会产生一系列的程度不同的功能性损伤,影响患者日后生活和生命健康。因此,对于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应该早期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最大化减少脊柱创伤致残率。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36.12±3.02)岁;压伤8例,跌伤7例,交通事故17例,其他5例;其中骨折脱位12例,压缩型骨伤7例,爆裂性骨伤18例。观察组37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39.34±4.89)岁;压伤9例,跌伤8例,交通事故18例,其他2例;其中骨折脱位11例,压缩型骨伤9例,爆裂性骨伤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创伤类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术前进行X线、CT检查,以确定创伤病变脊柱、临近椎体,并且在CT和X线基础上进行MRI检查[2]。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术,具体方法:在病变处行纵切片层,再侧向切入,充分暴露腰大肌,分离其表现,将腰部肌肉前面的脂肪外拨,之后进行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在直视情况下,对硬脊膜前方进行压迫减压,以恢复脊髓正常高度,并在病椎、临近椎体见拧入螺钉,采用螺帽将病变椎体撑起,最后固定、常规消毒和缝合。

1.2.2观察组术前进行X线、CT检查,以确定创伤病变脊柱、临近椎体,并且在CT和X线基础上进行MRI检查。观察组采取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具体方法:患者全麻后,选择最佳手术体位,以病变椎棘突为中心切开皮肤,充分暴露小关节和双侧椎板,采用“人字脊”方式定位,在C型臂机直视下进行定位,椎弓根四壁拧入螺钉,复原椎体,并检查复位是否合理,与内固定相连接,减少第硬脊膜和神经根的压力,减轻对脊髓的压迫,重建脊柱,恢复其高度,确定复位理想后,常规缝合切口。

1.2.3术后注意事项术后2-4天注射抗生素,并仔细观察患者卧床时间,切口有无感染,术后3周即可起身,依据患者病情适当减少或者延长卧床时间。

1.4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的压缩高度、伤椎Cobbs角、椎管占位几率;治疗后两组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疗效评定标准为[3]:优:椎管压缩小于0.05mm,椎管容积侵占低于0.05mm3,后凸畸形Cobbs角小于5°;良:椎管压缩0.06-0.10mm,椎管容积侵占0.06-0.10mm3,后凸畸形Cobbs角5-10°;差:椎管压缩大于0.10mm,椎管容积侵占大于0.10mm3,后凸畸形Cobbs角大于10°。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并通过(±s)表示,计数资料选用X2进行检验,并通过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脊柱创伤多采用手术治疗,例如胸腰椎骨折通常采用前路内固定术,但是该手术方法存在潜在性的危险,容易引起较大的手术创伤以及较多的术后并发症[4]。如果临床不采取正常的影像学检查,对脊椎功能不能正确掌握,应采取保守治疗。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脊柱创伤,并且通过X线、CT、MRI等技术准确确定病椎情况,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了可靠地依据,进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椎体前后缘的压缩高度、伤椎Cobbs角、椎管占位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脊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脊柱创伤患者采取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椎体复位效果理想,伤椎Cobbs角无明显丢失,有效缓解了脊髓承受的压力[6]-[7]。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椎体复位效果理想,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而言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采取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临床治疗效果理想,术后椎体复位良好,并发症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振.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76-77.

[2]李祥,张世华,汤建华,等.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2):103-107.

[3]刘俊.急性脊柱创伤诊断以及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1(8):129.

[4]朱炜,宁锋,夏勇.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1(1):44-46.

[5]黄科锋,赵国宏,黄华.X线平片和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2,17(3):66-67.

[6]葛茂锁.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3):125-127.

[7]沈广荣,王海霞.急性脊柱创伤的诊断与治疗探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