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 2

社区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陈熙春王群通讯作者

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湖北黄石435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公布实施,我国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尤其从2002年9月1日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更说明了人们的法律观念日益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作为社区护士,如何提高法律意识,以适应医疗改革的新常态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

1.社区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1护理病历书写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护理病历是严肃的法律文件,要求书写准确、及时、完整,其潜在的法律问题表现如下:①文书记录不及时,内容不详实,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注重治疗、操作,对发生病情变化的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或漏记。②护理记录使用非医学术语,用词模棱两可,具体护理行为在记录中没有体现,与医疗记录不相符。③法制观念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为了应付检查,重新抄写或更改医疗护理文件,书写字迹不清楚,署名不实都破坏了其原始性和真实性。

1.2在非医疗场所进行护理服务潜在法律问题

社区护士不同于医院护士,除完成相当于普通门诊、住院工作任务以外,常常处于独立工作状态,只身深入居民家庭,在非医疗场所提供有风险的医疗护理服务,如在患者家中进行静脉输液、伤口换药、膀胱冲洗、灌肠等,在患者家中进行操作时,是直接接受患者和家属的监督,每一个细节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以及稳定的心理素质都要求极高。另外进行治疗后产生的医疗废物能否及时收回,进行无害化处理,也会成为是否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关键。在非医疗场所提供服务时,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1.3能否正确、及时地进行双向转诊服务潜在法律问题

由于现阶段国家对社区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多数社区都难以维持,迫于经济利益驱使势必会截留一部分急、危重患者,而社区的医疗资源有限,往往容易延误患者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另外,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时,能快速洞悉到病情变化,为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佐证,做出正确的预判,及时转诊也尤为重要。

1.4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潜在法律问题

随着社区医疗服务正逐步展开,在家享受医疗保健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理想中的现实。正是由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为辖区居民建立动态健康档案,拉近了社区与居民家庭距离。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可能涉及到个人、家庭的隐私问题,社区护士应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如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漠有意或无意透漏给他人,侵犯了居民的隐私权,极容易产生纠纷。大量的健康档案如何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也是护理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1.5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培训系统不健全潜在法律问题

现工作在社区的护理人员一部分来自临床一线转岗的高年资护士,一部分为毫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大多未经过社区专业系统化的培训直接上岗,而实际社区护理工作不完全等同于医院的护理工作,承担角色多,涉及服务广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并不是传统观念中工作清闲。而现阶段多数专业培训流于形式,真正能够指导社区护理工作的优秀经验少之又少,这对社区护理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没有良好的人才梯队就不可能构建优质的团队,没有健全的培训体系就不可能适应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甚至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2.对策

2.1健全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管理体系

护理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必须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病历的书写,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及主观臆造,随意篡改。成立以护士长、护理书写质控员、护理病历书写质控小组多环节共同把关。对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进行分层管理,科内三级质控。保证护理病历书写各个环节处于受控状态,形成了层层参与管理,人人参与质量监控的护理书写监控体系,使全面提高护理病历质量有了保障,从而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

2.2培养慎独精神,加强自我保护

牢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树立严谨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自觉地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以严格的无菌观念,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较强的应急和应变能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制定各种突发事件紧急预案,加强法律意识,不仅要完整记录患者病情,还要提供在医疗护理服务前与患者或家属签订有关协议书,并告知可能出现的风险,明确患者或家属的义务。制定社区出诊医疗废物回收、处理流程,确保医务人员有章可循,使得每次出诊产生的医疗废物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其次,即使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要以两人为一组上门进行家庭治疗,既确保自身安全,又为护理行为提供一定的法律证据。

2.3以人为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社区卫生工作逐年深入发展,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模式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而能否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成为这种选择能否实现的关键。这就要求社区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与上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制定操作性强的转诊制度,明确转诊标准,顺畅的转诊通道,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安全、符合区域特色的双向转诊模式。让社区患者真正做到“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医院,康复安心回社区”。从而医院、社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2.4建章立制,安如磐石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指定专人保管,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放于原处,逐步实现档案微机化管理。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护士应持审慎态度,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

2.5内培外引,共创发展机遇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但由于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起步较晚,理论与实践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在社区工作的护士基本都是通过临床护理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缺乏社区护理基本理念,工作重点仍局限于疾病护理,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康复等参与甚少。为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势在必行。因此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管理科学、理论结合实践的社区护士培训系统将很关键。社区护理人员不等不靠,边学习、边探索,建立一支高学历、知识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促进卫生行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卫生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满足人民群众卫生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有效途

径。

作者简介:

陈熙春,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

王群,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