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优质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叶晓岚

浙江省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质管科浙江岱山3162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为不同的研究阶段,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不同研究阶段医院感染控制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感染发生率为0.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观察组的医院卫生质量合格率为99.2%,远超过对照组91.7%;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卫生执行率为5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9%;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大幅度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卫生执行情况,显著改善了医院的卫生质量,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感染;优质护理管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1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191-01

感染是一种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袭人体而引发局部组织或者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疾病[1],医院感染则是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引起的感染,对患者的康复影响很大。如果医院感染得不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会损坏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为不同的研究阶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为不同的研究阶段,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医护人员58名,男性26名,女性32名,年龄为(20-54)岁,平均年龄为(38.9±10.3)岁;有医护人员60名,男性27名,女性33名,年龄为(20-55)岁,平均年龄为(38.4±9.7)岁。(医护人员数量适当减少三分之一吧)将两组医护人员的人数、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分析得出P>0.05,表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坚持例会制度,做好工作总结;做好病房卫生、查房和交接班工作;定期对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

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管理:(1)在医院领导组织下成立感染管理组,各科室均推选1名业务熟练的人员作为感染管理组成员,负责感染管理制度的制定、感染管理工作的分配及监督检查等;(2)医院按照相关标准配备齐全的消毒灭菌设备、细菌室等;(3)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各个科室进行评估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为每个科室制定针对性的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各科室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做好感染管理工作,感染管理组成员不定期开展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4)对全体医护人员开展感染管理知识教育活动,采取知识手册、宣传栏、讲座、培训、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并定期实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5)加强医疗器械、设备设施等的消毒工作,使用前后均需严格消毒,一次性的医疗用品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正确处理;(6)对医院内外的环境进行24h动态监测[2],并将监测结果做好记录,发现感染后快速上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各科室物体和空气的菌群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的科室及时进行整改。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医院总感染发生率、医院卫生质量合格率和医护人员的卫生执行率,并进行比较。

记录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手术切口、皮肤、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以及其他部位的感染情况,感染评定标准为《医院感染分类诊断标准》。

使用《医院卫生检查表》不定时对医院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室内卫生和室外卫生,室内卫生检查项目包括门窗、地面、墙面、桌椅橱柜、被子枕头、垃圾桶、空气、灯具家电、洗手设施、公共物品、医疗设备设施、储藏室、医护人员个人形象等,室外卫生包括地面、墙面、窗台、凉台、楼道、楼梯、厕所等,每项得分为5分,共计20分。医院卫生质量可分为4个等级:优秀:检查得分得到90分及以上;良好:检查得分在75分及以上;及格:检查得分在60分及以上;不及格:检查得分未达到60分。医院卫生质量合格率=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个研究阶段医院感染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得到的汇总数据完成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医院总感染发生率为0.97%,对照组的医院总感染发生率为1.89%,观察组的医院总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3医护人员的卫生执行情况比较

对照组58名医护人员中有22名卫生执行情况达标,卫生执行率为37.9%(22/58);观察组60名医护人员中有34名卫生执行情况达标,卫生执行率为56.7%(34/60)。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卫生执行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χ2=4.15,P<0.05)。

3讨论

医院感染的可能原因较多,在医生治疗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据相关资料统计,医院感染中的(30-50)%是由于不恰当的感染管理和护理操作造成的[3],这表明医院感染是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感染管理来进行控制,甚至是完全消除的。感染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在很大程度上会拖延患者的康复进度,甚至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时还会致死,因此,采取相关措施实行医院感染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关注点放在医护人员是否按时上下班、是否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工作、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改善等,医护人员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热情有限,因而对照组的医院总感染发生率、医院卫生质量合格率和医护人员的卫生执行率均较低。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引进了优质护理管理,通过感染管理小组统筹医院的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来自各科室,对各科室的工作特点、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等都比较了解,在评估考核的基础上为各科室量身定制的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起到很好的抗感染效果;通过感染管理知识教育活动,全体医护人员均能对感染管理知识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深刻理解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能从心理上增强医护人员遵守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工作的认同度,增强了责任感;通过奖惩措施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医院环境的监测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出现的感染情况,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有效处理,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扩大。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医院总感染发生率、医院卫生质量合格率和医护人员的卫生执行率较对照组有了大幅度改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大幅度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卫生执行情况,显著改善了医院的卫生质量,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彩颜,朱玉兰,潘艳芳,等.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4):11-12.

[2]高蕾,翟丽娜,李莹.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17-218.

[3]刘国云,蓝海妮.控制医院感染中优质护理管理施行意义的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