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运动员的尺神经损伤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射击运动员的尺神经损伤探讨

崔忠君

黑龙江省射自剑训练管理中心崔忠君

运动员周围神经的细微损伤,在运动外伤中不是个新问题,但很少引起注意。国外曾有零散报道:射击运动员的尺神经损伤;垒球运动员的腋神经损伤;标枪运动员桡神经损伤等等。此病发病缓慢,症状隐匿不清,易被忽略为肌肉疲劳,即被发现,多已严重影响运动功能及运动成绩,因为此类损伤大都与运动项目有关,因而队医、教练员、运动员都必须了解此症,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1周围神经损伤

1.1周围神经损伤因病理不同一般分为三类:①神经功能传导障碍无明显病理改变,运动障碍明显,痛觉迟钝。多于伤后4~6周后恢复。②神经轴索中断伤在神经轴索,伤的远端有退行性变,而神经本身未断,神经仍保持连续性运动,痛觉、营养均受累。此类症有自行恢复可能,但常常需要手术松懈或修补。常合并与肱骨投掷骨折,肩脱位,高压迫等。③神经断裂,完全断裂,需手术修补。

1.2损伤原因。①牵拉伤:如臂丛损伤,可为轴索断裂,也可为全断。②切断。③缺血:如前臂或小腿的间隔综合症等。④压迫:如射击运动员桡尺神经麻痹,止血带麻痹等。

1.3损伤病理。可出现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假性神经瘤和神经再生等几种改变。

1.3.1组织结构。运动神经细胞位于脊髓的前角,感觉细胞位于随旁的神经节。神经干无细胞,而是神经纤束。轴索内含有神经原纤维,髓鞘包绕在周围,外有鞘。髓鞘分节,节间的狭窄部叫郎飞结。

1.3.2退行性改变。神经断后,细胞与其纤维分离,神经远端离伤位最近的一节,其轴索及细胞呈截断变,分裂成许多节段,神经的远端也出现截断改变,但波及整条神经,且渐被吞噬消失。如果损伤在根部,神经细胞也常有变化,染色质溶解,甚至完全毁灭。

1.3.3假性神经瘤。神经断后,近端再生的神经纤维乱穿,如未穿向远端,则被细胞包围成结,远端只有细胞增殖,也成结。二者均称假性细胞瘤。

1.3.4神经再生。神经伤断后,修复时,髓鞘首先结合,然后,神经纤维长入远端,并最后变粗。生长速度每日约2mm。

1.4诊断。①畸形:如桡神经损伤为垂腕、垂指畸形,尺神经麻痹;②运动障碍;③感觉障碍;④营养障碍性改变;⑤触痛。

1.5治疗。如果确诊为神经断裂应早期缝合。如果神经末端在检查时Tinel征位置持久不向下移,应考虑手术修补。

2射击运动员的尺神经损伤

射击运动使用的枪种较多,使用小口径赛枪的运动员最易发生尺神经麻痹,小口径步枪射击姿势分卧、立、跪三种。枪支重量都在5kg以上,按规定不得超过8kg,运动员为了射击时的稳定,按规定都采用3cm的皮带,由手经腕绕行于上臂的下1/3,被动的将肘固定100°左右,腕背伸130°左右的位置。立射时不用皮带固定,持枪时肘屈90°,腕伸90°,肘支撑于骼骨嵴或腰带上。

2.1原因。根据以上特点,运动员发生尺神经麻痹的原因可能有:①托枪射击时,枪的重量长时间的压于左手豆骨部尺神经分支部引起麻痹。②固定用的支持皮带牵拉过紧,将上臂下1/3部尺神经干压伤。③立射时左手托枪,左肘支撑于骼骨嵴或腰带上,尺神经由肱三头肌内侧穿出入内踝尺神经沟的一段被压致伤。④尺神经被过度牵拉致伤,立位托枪肘屈90°,腕伸90°,前臂旋后,致使尺神经处于紧张状态,久之受伤。

卧、跪射时使用皮支持带,严重的影响左上肢的血液循环。射击运动员的尺神经麻痹是否因循环障碍而引起?文献记载,手术中缚止血带可以引起止血带麻痹,但许多人认为止血带麻痹,有的不麻痹(如肘肌),因而不能用血循环障碍引起麻痹来解释。对射击运动员来说,其麻痹仅限于尺神经支配的肌肉,自然也不能认为是血运障碍引起的。但应当说这种血运障碍对尺神经麻痹的恢复时间肯定是有不良影响的。

有了以上4个因素,不一定发生麻痹,更重要的是运动量安排失当,即练习时间过长,或单一射击姿势练习时间过长。

2.2预防及训练安排。预防措施中必须注意运动员的力量练习及持枪姿势,在一般身体训练中,应加强上肢肌肉力量的练习,这样腕部就不会因无力而过度背伸,以致牵扯尺神经。持枪时应注意将枪放于手的大鱼际肌上(正确姿势),不应放于手的小鱼际肌或豆骨部,肘的支撑位置因上臂长短因人而异,但应避免将尺神经进入神经沟之前的一段压置皮带上,以免压伤。一旦于练习后出现发麻现象,即应研究持枪姿势,检查运动量,如有单一姿势训练过多的情况,应立即改进。跪、卧射时,最好每10分钟休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