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传统思想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李晓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试论儒家传统思想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李晓茹

李晓茹

河北省衡水市第三中学(053000)李晓茹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智共生的课程,它由师生、教材、课堂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等诸多要素组成,并以此为依托言近旨远地讲授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及我国的国情国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其根本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它所提出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原则、方法等方面的观点,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启迪与借鉴作用。

1以人为本

荀子在《王制》里讲道:“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强调“天人之分”,要“敬其在己”、“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在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潜能和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以达到课程教学效果最优化。

2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教育方法因人而异,要因材施教。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首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孔子认为,学生的性格各异,故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也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在中学的思政课堂上,学生有不同的性格,有沉默内敛的、有活泼奔放的、也有急躁冲动的。因此,在对其进行德育培养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施以不同教育。

其次,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的教育。孔子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别设立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这样便使其特长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将这点借鉴到当前的中学思政课堂上,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考虑到其智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还要综合考虑其在品德、美术鉴赏、体育等方面的成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单从智育上来判断一个学生的素质,应鼓励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3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其大意是:对待教育对象,要一视同仁,不能按照人为标准将其他们分成三六九等。主张教育没有类的差别,不论贫富、贵贱、善恶、智愚,这是一种教育平等思想。当前,教育已成为全体公民的需要和共享的权利,教育资源也应做到全民性和普及性。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并不是否定“因材施教”,而是指要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学习主体,他们是各有其灵魂,各有其人格尊严的人。不仅要在教学资源上做到平等和共享,还要在心灵上给予同等的尊重。

4启发示教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既体现了孔子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又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倡导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强调教育对象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儒家思想之精髓乃我中华文化之瑰宝,历经千年仍有其独特价值。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培养健康完善人格,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课程,只有不断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构建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才能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