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卢乙

浙江省嵊州市里南乡中心学校(312400)卢乙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快起床了,已经7时了,要迟到了。”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就有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现象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的来说,生活中的数学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二是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三是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四是数学对生活的影响。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论述,可以使我们对生活中的数学有一个比较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使我们更加注重生活中的数学。

1数学问题伴随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中

我们早上一上班,首先是对一天的工作进行一个比较简单的计划,一天中要干哪些工作、需要什么时间完成,这一天的预算支出、收入各多少;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以后,开始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实施;一天的工作进行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计算、预算,即数学。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接下来的是对一天的工作进行一个小结,小结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数学运算进行的,运算的结果是一个个比较直观的数字。我们从中可以比较清楚、明显地看出来,一天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伴随着数字问题,也就是说数学问题伴随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中。

2数学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高

社会的发展带来社会生活方式、内容以及节奏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与数学有着怎样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数学信息按出现频率排列,主要包括:数(大数)、百分数、分数、比例、图形及图表、统计、数学术语这几个方面。这些内容所出现的不同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生活、金融保险、广告等。比如,在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在刷牙时不关水龙头,那么刷一次牙要浪费7杯水,每班按40人计算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全国一天共浪费多少水?这个数一定是一个很大的数,我们在利用大数的同时也增强了节水的意识。根据统计结果表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1数学的定量化特征越来越多地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数和百分数以相当高的比例出现在经济、科技、政治、生活的新闻及广告中,这说明在以商品经济为主和科技日益发展的社会中,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更多的好似定量的,而不是定性的。

2.2图形图表,尤其是各种各样的统计图、统计表(如直方图、扇形统计图以及一些形象的统计图)出现较多,它们以清楚、明了、信息量大、对比度强等特点出现报刊中。从这些频频出现的直方图、扇形统计图、数据统计表中,我们看到,为了了解信息、看懂报纸,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已必不可少。

2.3在未来的社会中,数学必将与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而就今天的日常生活来说,一件工程的预算、生活中日用品的买卖、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一天中时间的安排、一个阶段中各种事务的安排、一天中的一个小结、一个阶段中各种事务的处理情况、工作程序等等,数学在其中的使用已是非常广泛,从而可以说明数学的使用频率已相当高。

3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数学,购物、估计和计算时间、确定位置等都与数学有关。可以说,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无论人们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同程度地会用到数学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的思考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这种需要是与日俱增。而且,数学是和语言一样的一种工具,具有国际通用性。可以说,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比如,100户人家要安装电话,事实上并不需要100条电话线路,只要允许有一些时间占线,就能大大节约安装成本,这正体现了数理统计的作用。因此,生活与数学是分不开的,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生活的缩影。

数学推动了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纵深发展,它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天气预报、储蓄、市场调查与预测,还是基因图谱的分析、工程设计、信息编码、质量监测等等,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在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今天,主动寻求新知识的实际背景,主动寻求知识的应用领域,开辟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从而催促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中在我们进行的各项活动中,要做成一件事情,往往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一个自然的想法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效果。即怎样才能达到“最近、最省时间、最短距离、最佳效益”等优化问题,相应的数学方法就是优化方法。如果优化中的主、客观条件和要实现的目标都可以表现为线性函数,那么对应的优化问题就称为线性规划问题。这类问题虽然简单,但却是各项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经济、工业、国防、城市规划及交通运输等领域中都有大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总是想方设法以最优的价格来获得最佳产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高利润,想办法如何使有限的生产资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如何选择出可行的最佳路线,在课堂上以有限的时间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等等。

4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

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