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探析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周晓洋

衢州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衢州 324000

摘要:案例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首创。20世纪8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逐渐推广。因此为了提升法学教学质量,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及其在法学教学中的实施原则,对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作用;法学教学原则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理解和掌握案例中的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法学教材中很多法律条文和理论对学生而言显得比较枯燥,单纯的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穿插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热情。(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克服学生的羞怯心理和心理紧张情绪,通过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锻炼学生的运用语言、组织语言以及发现他人观点中错误的能力,在讨论、沟通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法学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维,使学生的内在素质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法学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1、知行合一原则。对于法律教育而言,真正目的应该侧重于“行”,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例如创业中的法律问题、合同中的法律问题、以及将来参加工作后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等,案例教学法应充分注重“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在选取案例时一方面应结合教学大纲,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和教学目的要求紧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将来工作生活实际的案例。

  2、教师主导原则。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简单的只是一个主讲人,只处于主讲者的位置,而是由“主讲”变为“主导”,但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讨论分析,也并不是放任自流,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对案例的选择、课堂中案例的展示时机、学生讨论时间的长短等都由教师主导,课堂节奏的控制、学生发言等也由教师主导和把控,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

  3、学生主体原则。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法学教学也不例外。在法学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时间和应用能力为目的,所以,不论采用哪种形式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都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和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4、适当适度原则。目前我国法律案例可谓浩如烟海,特别是2016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颁布以来,各级法院均开始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案例。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在其网站开辟了“典型案例发布”专栏,定期及时发布典型案例。加上其他网站发布的案例,法律案例数量庞大。因此,在法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进行案例的选取时,绝不能信手掂来,而是要精挑细选,对每个案例的选取和采用,都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进行选择,选择那些紧扣教学内容,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和法律知识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 三、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案例讨论法的应用。案例讨论法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由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同时结合学生的疑点展示恰当的案例,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讨论反复探讨和教师的引导,进而获得正确认识的一种方法。因此在选择展示的案例时要经过精心设计,紧密围绕教学的重点及学生的疑点进行。例如,在讲解“合同法律制度”过程中,学生对认真履行合同义务,否则构成违约有了具体的认识,后来在讲“缔约过失责任”时,通过给学生介绍这样一个案例:甲乙两家企业都是从事月饼生产的企业,两家在当地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他们生产的月饼大都由丙超市经销。2018年中秋节前夕,正当丙超市在和甲企业商讨经销之事时,为了打败对手增加销量,乙企业想出了一个怪招儿,指派另一家丁超市主动找到甲企业,丁超市声称要订购甲企业生产的全部月饼,甲企业得知非常高兴,于是终止了和丙超市的经销谈判,一心想和丁超市做月饼生意。谁知丁超市三天两头派人和甲企业谈判,总以各种理由不断拖延签订经销月饼合同的时间。中秋节那天,丁超市突然告知甲企业,他们不和甲企业签订经销月饼的合同了。甲企业因此损失惨重,月饼全部积压。通过这个案例,可以问学生,根据合同法规定,丁超市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如果没有构成违约,甲企业又该怎么要求丁超市赔偿自己的损失?学生可以针对问题开展讨论,通过讨论,也进一步明白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意义和作用,对“缔约过失责任”有了深刻的理解。

  2、案例比较法的应用。笔者在法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不少法律概念或法律术语都非常相似且容易混淆,有时单凭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需要通过一些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准确的理解相关概念并掌握有关知识。例如,在讲到教材中的担保法律制度,讲到抵押和质押的区别时,通过这样的案例:甲乙两企业都向当地银行申请贷款,甲企业用自己的厂房做担保,向银行申请了贷款后仍然继续使用自己的厂房;乙企业用自己的一张提单做担保,贷到款后在归还银行贷款前自己的那批货物一直由银行控制。由此案例引出抵押和质押的区别一是否转移占有,二是标的物不同等等,通过具体案例的比较分析,学生对抵押和质押有了明确认识。

3、模拟法庭法的应用。法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处理、解决现实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自己或自己身边人遇到的法律问题或法律案例,并指导学生编写成模拟法庭的剧本,并分组进行排练后抽取内容编排和排练都较好的小组进行展示。其作用主要有:一是通过对案例的搜集,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搜集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能力;二是通过案例的整理,培养了学生整理材料及动手能力;三是通过剧本的编写,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学生在编写模拟法庭剧本的过程中能锻炼自己组织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是通过分组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能力。模拟法庭的进行全部是由学生组织,学生排练和演出,教师只是加以适当的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活跃有序,很像一场法庭审理。模拟法庭展示结束后,教师再对这些案例和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法学教师必须不断的进行探索,并在实践中及时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进行总结,从而提高法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薇.法考背景下法学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构建概论[J].法制博览,2019(05).

[2]宋潮.交叉融合模式下法学案例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12).

[3]彭艳兰.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