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生态效应及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生态效应及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王海荣

汶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汶上 272501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土地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推动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生态建设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对土壤、水文、小气候环境,生物、生态系统及景观格局的效应,总结了生态效益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并从生态效应研究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标准化及决策应用四个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展望,以期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生态效应;效益评价;决策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越来越重视。通过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可以对土地结构和土地用途进行分区,达到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但是在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中,由于没有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重视,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1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景观生态学原理

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不难发现,二者也有相通之处。其一,研究对象有重叠。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是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研究对象。其二,研究方法有交叉。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和地理学的多学科交叉学科,生态学建模和地理数据空间分析常用于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同时也会用于分析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景观生态效应分析中。其三,研究目标相似,景观生态学的目标是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与保护,实现景观利用的优化组合和可持续。

2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的平整工程改变了地表坡度,消除了自然界中的微地形等,进而影响地表径流的汇流和下渗;同时地表植被覆盖的变化也间接影响渗透和蒸发过程,改变区域的水循环;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更是人为地改变了区域的水资源的配置。Bronstert等指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措施影响某些水文过程,即渗透、地表径流或深层渗滤。上游储水蓄水设施的建设会改变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同时导致下游河道及周围地下水位的下降,引起河流自净能力降低、天然湖泊或池塘干涸等生态问题;同时,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大量弃土、废水、废渣流入水体,加剧水环境污染及区域水土流失。牛传军认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保证了排灌的畅通,有效地防治了地下水问题造成的土壤盐碱化;但是,大量蓄水设施的建设,也会导致周围地下水位被抬高,造成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2.2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对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对地表的大规模扰动会破坏当地植被,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后单一的农作物种植也会使项目区原生、次生自然植被种类和数量减少和退化。由于耕地和交通用地面积的增加,项目区内其他生态用地类型,例如林地、草地的面积就会相应减小,同一利用类型的土地内部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人工植被增加,自然植被减少,这可能使某些对生存条件较为严苛的物种减少或消失。钟莉娜等研究表明,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后的生境质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治完成4a之后,生境质量开始逐渐好转;单薇等表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后的生境质量表现出“整治期变差-恢复期变好-全过程变差”的总体特征,在项目竣工5a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仍低于整治前。同时,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程实施的扰动,也威胁着许多在这种生境中生存的动物。但是,Yuan等研究表明,对于煤矿等本底条件较差的污染土地,植被重建等措施能有效增加植物数量和质量,整治恢复技术的实施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

2.3乡镇企业的污染比较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这些乡镇企业在发展中,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没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在生产设备和方式比较落后,从而导致这些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对于这些废弃物如果没有进行合理处理,就会对周围地区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在现阶段,乡镇企业污染比较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对于我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3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分析

3.1生态效应研究的空间尺度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开放系统,因此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生态效益的涉及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项目区,还会对周围区域产生影响,如对项目区所在地小气候的改善等。不同尺度上,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生态效益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引起的水文影响,在项目尺度上较为显著,但在小流域尺度或更大的尺度上,影响要小得多。因此,在某一尺度上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应用到其他尺度,探索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研究不同尺度上生态效益的耦合机制,对开展多尺度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生态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2集成先进技术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在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需要加强对先进技术应用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比如工业污染处理技术、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等等,从而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一是需要农村生态系统特点,对农业生产化肥和农药进行严格控制,更好的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保持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二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通过采用自然式,增加河道与周边植被的水气循环,为植物提供水补给,构建可以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从而更好的保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

3.3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

在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为了更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需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在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中,施工方应当具有比较高的环保意识,在施工中对环保工作进行认真落实。施工方为了更好的提升员工环保意识,应当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相关知识,然后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保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3.4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方法研究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类型组成、景观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综合性学科,其核心问题是研究景观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谷晓坤等[4]通过对江汉平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实例分析,将整治区景观分为耕地、林地、沟渠、道路和农村居民点类,借助fragststs软件计算出景观生态指数,并对此结果进行研究。

结语

(1)注重评价景观生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后,不仅要考虑其所提升的经济生产效益,同时也要考虑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是衡量项目规划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对于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需要整治的地区,可以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引进企业参与和政府合作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进而由政府和企业共同负担生态补偿的资金,并共享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带来的利益,已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2)注重深化公众参与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环节的力度,可以使得生态环境评价的具体性,全面性与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的提升。生态环境的安全影响着人类的发展,仅仅靠政府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提高人们对于生态安全关注的意识,大力宣传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相关性,可以通过开设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倡导民间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由人民及时将当地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过程中存在问题向相关管理部门反映,从而使得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袁俊鹏,徐琨,赵昌明.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35):20~22.

[2]魏秀菊,胡振琪,何蔓.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5,S1:127-130.

[3]王军,钟莉娜,应凌霄.土地整治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综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34(9):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