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研究

张玉媛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人类对于生活住宅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根据现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设想有些不符合现代住宅建筑规划的要求从而产生分歧,这也导致了住宅建筑的发展。作者以现如今人类居住环境为本文的切入点,分析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点和为改善后续住宅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议。环境因素和需求因素是住宅建筑规划必须考虑的两点因素,同时,还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环境。

关键词: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

引言

人居环境理念是在满足人们的住宅需求的基础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程度的设计理念。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设计规划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还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包括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功能等。其应用可行的技术和建筑材料,构成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体系。

1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目的在于为人提供居住生活的地方。而所谓的人居环境,则是人居住生活的环境,所以与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一度将建筑当成是冰冷石料。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评价我国过去建筑时,就曾经提出中国无真正意义建筑的言论。现在来看,这一说法显然过于片面,但也指出了以往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问题,即缺乏情感的投入,未能将建筑当成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建筑更多的成为了地区风貌展示载体,带有一定城市文化和特色。然而想要使建筑设计更加合理,还应保证建筑能够融入环境,形成文化和谐。针对住宅建筑,未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为居民创造适合生活的环境,以便为居民融入城市提供动力,为创造美好生活环境而付诸努力,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由此可见,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将人居环境当成是灵魂,当成是发展动力,同时建筑规划设计也将对人居环境变化产生影响,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2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设规划设计理念

2.1注重宜居性的原则

宜居性主要体现在人们居住过程中的舒适程度,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主要是为人服务的一项设计工作。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在居住时的感受,通过改善住宅环境、空间布局等方式促使人们能够处于一个轻松、舒适的居住环境当中,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家具摆放等内容,以此来提高人们在居住过程中的便利性。在进行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植被绿化的情况,提高人们的绿色感受,必要时还可以聘请专家来进行植被设计指导。

2.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基于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理念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也就是需要充分体现住宅建筑的实用性。但实用性的体现不单单只是减少资源的消耗,而需要在设计中突显出文化思想与意境,以此来体现建筑艺术的传承,科学利用建筑用地,以此来体现对于文化与自然的保护。

2.3满足节能要求

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也是越来越多,我国迫切的需要节能减排降低能源物质消耗,因此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在建筑领域中,为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理论,以此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物质消耗,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基准,从基础抓起,从小事做起,减少每一步骤的能耗物耗,减少建造过程中废弃建筑材料的丢弃,建筑废弃的排放,进而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3基于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合理利用各类资源

为了达到住宅环境最优化的目的,以住宅规划设计区域内结构的信息全面掌握来实现周围可利用资源的分配。由于可利用资源为自然资源,因此在设计时要能够分辨自然景观,从而降低其带来的繁重感。并做好其维护工作,使之在住宅集中区域科学、合理地分布,避免由于萡围标准不清晰所造成的人为破坏,而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应尽量选取地势平坦、安全的区域建筑,并做好其资源的保护。

3.2室外环境规划设计

室外环境主要为居民提供合理的服务,创造人们生活、交往、休闲的室外空间。室外环境设计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人文因素,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气息。其植被要适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生长,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防卫系统、便民服务设施以及物业管理系统等,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基于环保理念,完善的户外环境设计要为居民创造适当的活动场所,注重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措施,为居民创造健康的生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要将当地的水源环境与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住宅建筑的总平面布局要做到景观丰富,中心感强,视野开阔。小区组团布局要做到相对独立,但保留邻里交往空间。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可以结合原有的水文环境,使其分散到小区内,将住宅完全融入到原有的水文环境中。小区道路要注意人车分流,将车流控制在居住环境外,并在道路外侧设置停车位,便于居民停车出行。小区内部设置完整独立的步行道路系统,便于居民休闲娱乐及出行,并减少噪音对小区环境的影响。在环境景观的设计中,要将流水、绿化植被等景观赋予浓厚的文化气息,可以设置集中绿化带,设置居民休息、交流的空间,使用树木、树枝以及鲜花等形成层次丰富的居住环境。

3.3住宅的立面造型设计

住宅的立面造型设计要符合内部空间要求,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具有当地特色,要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保留建筑特征的同时打破呆板的建筑立面风格,还要避免多种风格的混搭以及盲目的拼凑设计。住宅立面设计要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结合现代设计和艺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深入调查分析,结合住宅使用需求,创造出具有长久生命力和文化内涵的建筑风格。人居环境的设计原则要以人为本,保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型住宅建筑的主要特点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具体表现: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确定门窗面积、房间朝向,保证节能环保,最好争取南北朝向,避免东西朝向;主要房间集中布置,上下同对相邻布置,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房屋高度可以适当降低;减少建筑外表面积,减少在房屋转角两侧布置需要长时间进行空气调节的房间;尽量利用节能技术和材料设计浅色外墙,并在外墙设置攀爬植物生长的条件,利用垂直绿化达到遮阳的目的。

3.4开展健康物业管理模式的研究

传统的物业管理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住宅建筑模式了,所以对传统物业管理加以改进,创立了新型健康物业管理模式,在传统物业管理模式上加以改进,采用现代化技术,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维护居民的利益,以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基准,促进居民与物业的良好关系。健康物业管理模式由环境管理中心、健康保健中心、智能管理中心、求助中心、健康社区文化中心和健康交流俱乐部等组成,全方面地保障健康生活的延续。

结语

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对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住宅建筑的设计规划中应用人居环境理念,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还能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在住宅设计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通过合理的室内外规划,达到降低能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邹紫男.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契合分析.建材与装饰,2019(32).

[2]祝琦.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思考.建材与装饰,2019(22).

[3]卢江林,颜文涛,邹锦.适应环境过程的西南山地住区绿色空间,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