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导演的色彩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论电影导演的色彩思维

胡海峰

常德市广播电视台 415300

摘要:如今人们对电影的认知,普遍认为脑海中电影的空间感是表示一个人电影思维的水平和衡量的主要标准。换一种说法即是可从一个人的电影空间感体现其对于电影的艺术感知。因为电影方面的五年时长可以说是文学层面的一个时代,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电影空间思维的高水平要求,进而确立了电影空间感丰富的层次结构和特有的美感水准地位。生活在这一时代的电影导演们为追求自身的艺术审美,都对电影的空间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来构造。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因为电影空间总是复杂变幻、难以捉摸的,所以往往很多人倾注大量精力来获得,最终等来的仍是一场空。但是令人高兴的是我国电影市场也产生了一些具有值得人探讨的空间感的作品。综上,本文只是浅显的探索电影导演在追寻电影空间感时完成一项出色作品时所必须拥有的色彩思维。

关键词: 色彩 电影 思维 色彩和观众是通过色彩本身特有的语言形式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联系,同时该形式可在全世界通用,适应各类人群,这是由于色彩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视觉效果表达情感,影响人们的内心世界。色彩思维是构成空间思维的一部分,但是它在某些方面又比空间思维更加复杂化。这是由于空间主要是以一种较为完整的形式展现给大众,将其进行拆分空间便会消失。但是对于色彩而言将其分解,它又可单独成立存在,形式多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单独存在具有不完整性特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色彩成为实际的思维,仅仅可在其达到一种结构形式的才能实现。

1. 色彩是电影导演思维的一种关键的语言形式

色彩,是视觉世界中最为灵动的音符,跳跃在自然美的世界中,为生命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电影从黑白时代完结,走向彩色时代后,整个电影的空间表现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得变化,至此色彩进入我们的视野,同时它也成功成为电影导演进行创作时的宠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色彩可谓组成电影空间的最为关键的部分,这是由于它既能够直接重现事物的最原始面貌,并且也可向人们表达传递电影导演所想要的感情色彩。借用著名电影导演鲁道夫˙阿恩海姆的一句名言“说到表情作用,色彩却又胜过形状。”人们如果意识到电影空间具有传达思想的功能,便可认知到色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鲁道夫通过借助大银幕,并利用其中的人物形象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传递给观众,这点也可称为视听结合的语言产物。视就是镜头捕捉到的视觉表象,镜头形成的画面和形中的色彩成为呈现视觉表象的一个重要成分。在电影中我们主要强调色彩向观众传递情感的功能,并且也可使观众的内在心理世界潜在外放的功能。当电影作品的色彩由此构成的银幕形象被人们的视觉器官感知并认可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观众接受和认可该作品导演的思维,也意味着该导演成功了。电影作品《芬妮和亚历山大》是一个典型的突出色彩思维的作品,该作品的导演利用色彩打造他要传达的空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向观众无意识地的传达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伯格曼为了能够让影片产生一种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并且也能向观众传达一种他的宗教观和上帝观,他在影片的色彩方面倾注了巨大的心血,这部影片可被评为同期电影导演所做作品能用色彩传达理念的典型代表。

2. 色彩造型与色彩的独立表意功能

对于电影色彩的表意功能我们可以将传统的空间观和现代的空间观放在一起综合看待和理解。首先我们可认为传统的空间观看作是环境观、背景观。在传统的空间观中色彩发挥的主要作用仅仅只是用来突现人物形象,烘托整个氛围。而在现代的空间观中,不仅包括创造一个逼真的环境状态,而且包括一种具备内心世界的空间观,表现人的心理状态,这一点主要通过运用真实和虚实的空间交错感来实现。人这一主体在现代电影空间中绝对是最主要的元素色彩构成,一方面色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内心的心理活动和情绪表达,另一方面这也可表明它表意传情功能。在《芬妮和亚历山大》这一作品中营造的空间感主要是借助了色彩造型的传情表意功能。

3.色彩结构与色彩表意功能的不完整性

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深知色彩结构带来的独特感受,并且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均同意色彩是传情表意给观众的绝好方法这一说法,然而对于一名电影导演而言,这仅仅是最基础的层次。但是在我国电影领域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著作中,有人曾指出“表意”是导演造型空间观的最为高深的水平程度。我国也有导演列举出了不少与此观点一致的作品。这些导演将这一层次的水平视为最高水平。鉴于这些,我们不必诋毁这些电影作品在我国电影史中的发挥的作用,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旧的电影空间感。然而,在我们的电影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专家普遍认知这一说法时,我们也需知晓表意层不是我们寻求的终极目标,它仅意味着一个开端。

4. 具有生活形态的色彩结构空间与色彩独立表意符号性特征的非空间因素

于电影而言,空间色彩必须给予观众视觉上真实的感官体验。电影空间色彩所带来的真实感官感受一方面是由于影像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根据人们日常生活习得总结而来的电影色彩构成技术方面。人们思想中真是的色彩空间的认知主要是来自镜头以及镜头捕捉对象的行为轨迹,同时又有影片色彩曲面性和镜头画面感带来的逼真感受来补充完成。电影中给人们带来的逼真色彩视觉感官体验其实是人们对现实事物的直接投射和内心世界的有机反映相结合。

结语:

在当代电影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色彩在电影发展的进程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对当代电影导演也是一种挑战,当他们的作品中不能很好地运用色彩这一工具时就丧失了竞争力。然而当色彩思维转入色彩结构这一层面时,如果对色彩认识仍然停留在传情表意层面,那么电影发展也会走入死胡同,从而最终走向衰落。我们突出色彩和色彩结构思维的功能作用,主要是想要我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理念一致,在同一水平线上。通过伯格曼的《芬妮和重历山大》这个影片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如今在色彩结构上的电影水平与世界优秀影片的差距,但是这并不能认为我们已消除了二者在理念上的差异化。怎样才能让我国电影导演的色彩思维实现整个色彩构成的完备性和整体性,是我国电影在未来前进道路中包含理论和实践层面亟待应对处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昊. 中西方电影色彩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徐恩玉. 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与艺术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肖锋.论电影导演的色彩思维[J].电影艺术,1996(0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