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压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1

老年人高血压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措施

杨晓惠

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越西 616650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将近50%以上的老年人均患有高血压。高血压随着疾病的发展,极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增加患者残疾率、死亡率,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现对高血压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高血压特点

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以及人们生活、饮食结构不断变化之下,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迹象,现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高血压是指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老年人高血压与一般高血压有所不同,老年人血压波动幅度普遍较大,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血管压敏感性较高。老年人高血压病情的严重程度还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壁的硬度会逐渐增加,与此同时,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会明显升高。老年高血压起病隐匿,但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极易出现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预后普遍较差。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变化,护理内容已经逐渐从传统生物学模式过渡到社会-心理学模式,护理服务从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临床护理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稳定的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认知功能减退,合并较多基础病,配合度、依从性低下,护理难度较大。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护理人员高度重视。要想稳定、有效的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积极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用药监测

护士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起到用药监测的作用。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机体各个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在用药过程中,必须注意:用药剂量应控制在年轻人用药剂量的一半。目前,临床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首选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而后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老年人的降压标准与年轻人也有所差异。一般要求老年人收缩压降低至140mmHg以下即可,舒张压降低至90mmHg以下即可。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则接近140/90mmHg也行。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高度警惕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一般早上6:00,下午2:00以及晚上10:00是老年人用药的最佳时间。指导老年人正确的进行血压监测,每日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早发现异常。一般测量血压之前不可饮用饮料、咖啡等刺激性较大的饮品,处于安静状态5min后开始监测血压,连续监测3次,取平均值。护士应耐心、细致的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血压监测方法,将血压控制至稳定范围之内,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压致残率以及致死率。 (二)心理护理

大部分老年人由于缺少配偶或者子女不在身边,内心极度脆弱、孤独,情绪波动幅度较大,极易导致血压忽上忽下,非常危险。老年人高血压配合度、依从性明显较差,不能严格遵医嘱用药,普遍存在漏服、乱服、误服等现象,不爱与人交流,患抑郁症的概率明显升高。护士应综合老年人心理特点、文化程度、经济、家庭等多种因素,对患者展开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积极总结过去预后良好的案例,向患者讲述,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定期开展病友交流会,让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人,热情、主动的讲述自身护理经验,积极分享给他人,加强护士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患者及时排泄出自身不良情绪,保持乐观、良好、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三)饮食护理

目前,我国老年人普遍存在饮食不合理、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等现象。临床有研究显示:食物中钠盐的摄入量与患者血压水平呈正相关性。钠盐摄入过多,会增加血管对于升压位置的敏感性,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速度。因此护理应综合老年人饮食习惯、爱好等,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膳食食谱,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输入量,少吃刺激、生冷、辛辣、熏烤、腌制食物,多喝水,少喝咖啡、饮料等刺激性较大的饮品,坚持“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的饮食原则,多吃绿色蔬菜以及新鲜的水果,保持二便通畅。

运动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活动量明显减少,肠蠕动减慢,极易引发便秘,而便秘会导致患者由于过度用力排便,血压在短时间内骤然升高,增加了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因此护士应指导患者每日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例如打太极、五禽戏、八段锦、广场舞、散步等,每日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每日至少运动30min,每周运动4次以上,运动强度以患者耐受为主,维持体重恒定,有助于稳定、有效的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