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2

集束化护理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讨

杜娟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区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血液的瘀滞,血管内膜的损伤及血液的高凝状态。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是DVT的高危人群。目的探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按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常规施护,对照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实施者定期培训,抬高患肢,肢体锻炼,机械性预防,药物预防,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缺血性脑卒;护理措施;并发症

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和长期卧床可以使血液循环缓慢,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主要表现为患者肿胀增粗,疼痛和压痛,也可出现患者皮肤的发绀和温度降低。下肢DVT可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也是卒中后急性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病因之一。集束化护理指当患者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进行治疗时,由医务人员提供的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的集合。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尽量优化的护理服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它最先被引进ICU。近年来,国外应用集束化治疗和护理取得了很好效果。我国国内一些学者也探索性的将集束化理念引用到临床实践中,使“集束化”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心医院于2016年5月开始将集束化护理方案应用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经过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血栓危险因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的护理措施:①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室温保持在25℃左右。②病情观察:患者下肢皮温、颜色,有无肿胀,肢体的疼痛和压痛,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与DVT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表现。③健康宣教:DVT原因、高危因素、常见症状;饮食注意要高蛋白、低脂低盐、高纤维,保持大便通畅;早期活动的重要性。④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卒中后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实施以集束化护理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方案:①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DVT相关知识的培训,强化预防DVT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理论水平和方案控制管理水平。②患者患肢抬高20cm-30cm,保持外展中立位,每2小时变更体位。③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肢被动活动,每天三次,每次20分钟。④使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每天2次,每次2小时。⑤每日定人员、定时间、定部位测量下肢肢体周径两次。⑥骶尾部和患肢足跟部给予胶原敷料覆盖预防局部压疮发生。⑦高纤维,高蛋白饮食,每天饮水1500-2000ml水。⑧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并密切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

2结果

5de8939b22f50_html_7f70fcd88d725b05.png

3护理

3.1抬高患者患肢

早期被动活动抬高患肢20°—30°,高于心脏20-30cm,保持外展中立位,以保证股静脉回流通畅。不在小腿及腘窝处放置枕头或垫子支撑,避免过度曲髋,以免加重下肢循环障碍。每两个小时变更体位,防止压疮的发生。对于瘫痪和长期卧床的患者,在疾病稳定的早期就开始给予肢体被动的活动,三餐后30分钟由肢体的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每次20分钟,特别加强腓肠肌的挤压按摩。鼓励患者必要的足踝的屈伸运动、内外翻以及环转运动,主要以膝关节和踝关节为主的环转活动,可以增加股静脉的血液流动速度。3.2间歇式压力充气泵的应用目前,国际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机械性措施有:国际梯度压力袜、间歇式压力充气泵、下腔静脉滤网、足部血管脉冲刺激技术。有研究报道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瘫痪患者间歇式压力充气泵最为简便易用,预防效果较好。它是通过间歇性地充气及排气,促进静脉淤血排空,提高下肢回心血流速度,改善肢体血流缓慢现象。同时有效预防血液中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凝血因子对血管内膜的黏附,起到有效预防DVT的作用。使用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3.3饮食和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高纤维、高蛋白无刺激性饮食。特别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严格控制饮食种类的同时遵医嘱合理用药,控制危险因素。每天嘱患者饮水1500-2000ml,保证足够的液体量,特别对于大量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的患者,保证血容量的同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戒烟戒酒,避免有害物质刺激血管壁引起痉挛,减慢血液流速,破坏血管壁。

3.4并发症的观察

肺栓塞(P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许多特点:①患者有偏瘫或全瘫症状,需长期卧床,DVT的发生率高。②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仍存在许多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这些因素增加了DVT发生的风险,进而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生风险。由于PE发病机制复杂,发病早期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漏诊和误诊。

3.5避免压疮及下肢的有创操

作每两小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查看皮肤受压情况,避免骶尾部、肩胛隆突处、足跟等部位发生压疮。受压部位的破溃,会使静脉内膜下基底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裸露并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使血小板粘附其上而发生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因此,预防性在骶尾部、足跟、双髋关节等受压部位贴敷水胶体敷料对局部进行减压,显著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使用舒适方便,无不良刺激。

3.6预防用药的护理

对于高危人群预防性使用抗凝、溶栓药物,主要有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用纤溶酶、维生素K等。使用这些药物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有计划的选择注射部位,注射完毕按压时间要充分,切忌揉擦和热敷。溶栓过程中定期检查凝血常规,大便隐血,尿常规,监测血凝功能,观察患者有无出皮肤黏膜、口腔、消化道、泌尿道等全身出血倾向,观察患者的神志,及早发现颅内出血。

3.7心理指导

有研究结果显示:卒中后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50-59%。卒中后卧床的患者,由于身体部分功能的丧失,心理不能尽快的接受和适应。脑部病灶的部位、程度、范围及个体的差异也会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情感的障碍。护理过程中,摸清患者目前的心理状况,尊重、支持和充分的理解患者的情感体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对自己的疾病充分的了解,告知其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危害性,提高患者对预防DVT重要性的认识,使其主动积极的配合集束化护理措施。

本护理方案是护理人员对DVT的原因、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措施积极查阅资料和文献,根据中心医院的实际情况,将直接和间接经验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和评价,总结教训,制定出的方案。DVT是卒中后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本方案护理措施有效减少了DVT的发生率,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组织护士对DVT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对其认识,提高方案实施的依从性,持续评价集束化方案落实的情况和效果,使患者最大程度的获益。

参考文献

[1]常红,刘淑珍,岳鹏,等.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1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