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助产模式对产妇的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6
/ 2

优质护理助产模式对产妇的护理效果观察

吴洁亚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鹅湖分院 214116

【摘 要】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助产模式对产妇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03到2019-03一年时间内在我院待产的46例产妇进行观察,平均分为23例观察组与23例对照组,对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妇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产妇给予优质护理助产模式,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躯体疼痛程度、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最终分娩方式的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临床躯体疼痛程度要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要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中自然分娩的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待产的产妇进行护理时,运用优质护理助产模式,可以减轻产妇的身体疼痛感,减轻不适,使产妇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分娩;可以减少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确保产妇安全;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减少剖腹产的发生。因此优质护理助产模式对产妇的护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助产;产妇;效果观察

在临床上当产妇出现规律并逐渐增强的宫缩,并伴有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时则提示即将进入分娩期[1]。分娩期是产妇生孩子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最容易导致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对分娩期进行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本次主要通过对46例产妇进行研究,通过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躯体疼痛程度、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最终分娩方式的比较,来探讨优质护理助产模式对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8-03到2019-03一年时间内在我院待产的46例产妇,其中对照组23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5.32± 2.98)岁;孕周37-42周,平均(36. 32 ± 3.31)周;其中观察组23例,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6.11± 3.44)岁;孕周37-42周,平均(35. 75 ± 3.22)周。对比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行分析。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给予分娩时生命体征监测、分娩后宣教以及出院后健康教育等常规措施。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给予优质护理助产模式:①助产护士要热情的接待新入院的待产妇,进行自我介绍以及讲解产房的相关规章制度,缓解产妇因环境模式的恐惧感。对产妇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及时记录,完善产妇的相关资料记录。助产护士要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讲解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如何应对,让产妇有所了解,并做好全面的信心迎接分娩。对于没有任何下床禁忌症的产妇,鼓励其多下床走动,有利于促进子宫收缩而帮助分娩。指导产妇要定时排空膀胱,以免引起尿潴留[3]。②在产妇进行分娩时,助产护士要时刻陪伴在产妇身边给予产妇鼓励与信心,并告知分娩的进展情况,减轻产妇的紧张、害怕心理。助产护士可给产妇的腰骶部和肩部进行局部按摩,减轻产妇的躯体疼痛感。在分娩过程中,助产护士要及时给产妇擦去汗液,减少身体上的不适。对于进行第二产程的产妇,助产护士要指导产妇张嘴哈气,不要再用力,以防用力过猛造成会阴的撕裂[4]。并密切观察分娩过程中阴道出血的情况,及时做好分娩记录。③产妇分娩结束后及时为产妇更换护垫,并注意保暖。告知产妇及家属会阴损伤的程度及平时注意要点,指导产妇进食合理的饮食,并教会产妇及家属婴儿护理的注意事项及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1.3 观察指标

(1)两组产妇的临床躯体疼痛程度;(2)两组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3)两组产妇最终分娩方式的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分析,有统计差异P<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临床躯体疼痛程度

观察组产妇的临床躯体疼痛程度要轻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产妇的临床躯体疼痛程度

组别

例数(n)

躯体疼痛程度

观察组

23

3.21±1.54

对照组

23

6.45±2.47

p

P<0.05

2.2 两组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

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要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

组别

例数(n)

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

观察组

23

139.43±21.87

对照组

23

175.49±26.99

p

P<0.05

2.3两组产妇最终分娩方式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中自然分娩的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两组产妇最终分娩方式的比较

组别

例数(n)

自然分娩

剖宫产术

观察组

23

20(86.9)

3(13.0)

对照组

23

13(56.5)

10(43.4)

p

P<0.05

P<0.05

3 讨论

优质护理助产模式是以产妇为中心,务实基础护理措施,强化专科护理措施,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5]。经过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妇的临床躯体疼痛程度要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要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中自然分娩的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临床上对产妇进行护理时,运用优质护理助产模式,可以减轻产妇的身体疼痛感,减轻不适;可以减少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确保产妇安全;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减少剖腹产的发生。因此优质护理助产模式在临床上值得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桂英.基于责任助产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03(33):303-304.

[2]魏美娟.责任助产模式下优质护理对无痛分娩孕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士,2018,02(14):216-217.

[3]冯琼.优质助产服务模式对分娩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士,2017,02(26):115-116.

[4]卓月越 .优质助产服务模式对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7,05(32):211-212.

[5]韦增利 .优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产程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02(41):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