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对策

朱秋芸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 广东 河源 517200

摘要: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长寿的不断追求,因而对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尤其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在任何一个过程中护理知识不扎实,操作不规范,观察不及时,不细致,检查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延长治疗时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水平,降低死亡率势在必行。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对策 

1 心血管疾病的概述  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突变概率高等特点。天气变化、精神紧张、情绪烦躁等,都可导致病情变化,并有可能造成恶性心律失常以及突发心力衰竭等。由于心血管药品的种类繁多,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患者的治疗过程会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其次心脏是全身的中枢,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往往要涉及多种药品。因此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谨遵医嘱。护理人员应掌握的扎实的护理知识、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病情的恶化。患者在治疗前,可进行心电图、血压、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胸片、动态血压等辅助检查应该做到及时检查、准确掌握患者疾病。  2 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的对策  2.1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医护人员的素质及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应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对患者疾病中的注意事项要牢记在心,每天应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和情绪变化,对待患者疾病切不可麻痹大意。遇到患者疾病变化时,要及时报告主治医师,避免耽误患者治疗。努力推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关爱和帮助,改善和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质量。  2.2 加强心理护理

由于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顽固性,易发作性疾病,易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不安和烦躁等消极情绪,甚至产生绝望,而导致病情恶化。因此要观察其精神状态和体征等。其次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能力,及时与患者沟通,排解患者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于疾病往往能起到治疗和促进康复的作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关心体贴患者的疾苦, 协助患者解除各种顾虑。另外要针对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做好生活中的护理 。  2.3 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

加强对新药的使用方法、疗效、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的了解,及时更新药物知识, 避免用错药物, 防止出现医疗差错。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心血管内科基础护理知识,而且要熟练操作心肺复苏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护理人员有医嘱把关的责任,故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脉率、心率、心律和血压等生理、病理变化,及时准确分辨异常状况,强化异常情况反应,更好地协助医生做出准确判断,进行治疗。  2.4加强药物护理

心血管疾病有多种表现情况,应根据不同的病况合理正确的用药。护理人员应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准确用药,减少意外发生。 因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着共同的发病昼夜节律特点,应注意时辰给药。熟练把握药品的用法、剂量和浓度,避免用药不当。注意药物配伍问题,减少因药物错误连用而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2.5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

针对心血管病患者,指导病人饮食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饮食注意清淡低盐低脂,要对患者讲解低盐低脂的原因和重要性。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便秘和肠道问题。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身体抵抗力。切忌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平时不可过度劳累,不可用力过猛,防止血压上升。进行温和规律的身体锻炼,强身健体,提高身体免疫力。  2.6提高护理记录水平

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采信的重要证据,同时记录了患者病情发展、治疗和医学护理的整个过程。若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且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不够重视,出现漏记或差别记录等情形,常常导致医疗纠纷风险的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记录的书写,禁止涂改和潦草。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必须保证书写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2.7加强护理法律法规学习

大多数护士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医院在健全护理制度的同时,也要从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入手,组织学习各项护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 》和《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弄清楚护士在护理行为中的义务和责任、患者的权力等。对一些风险性的诊疗措施,或者患者自身存在较大的风险因素应该严格履行签约制度,同时及时做好与家属交流沟通工作。

3 加强管理工作 3.1 加强教育 实际上,有些失误是由于医护人员专业理论、技术及新设备操作知识缺乏而造成的。心血管疾患变化较快,若对病情的变化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就很容易延误救治的时机,导致患者死亡或病情的加重。  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变化。在对危重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如果不能准确分辨异常状况,并且对患者症状护理知识了解不够,就很容易引发风险;由于心脏介入手术发展较快,各种新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若对各种心脏介入手术后的患者护理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就会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错;对除颤器、心肺复苏等基本护理操作不熟练或者有误也会带来护理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应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新引进设备的使用知识,尽快掌握其操作性能,并进行考核,做到人人过关,确保在抢救时能做到熟练使用。 3.2 加强沟通  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引入市场化的服务模式还不成熟,护理工作与服务理念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还缺乏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也缺少艺术性。随着病人及家属法制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护理人员做了大量护理工作而缺少与患者沟通交流,也容易引发风险。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势在必行。 (1)住院期间应教育患者注意:需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药,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  (2)在出院之后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合理膳食;注意维持心脏的代偿功能,要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活动宜量力而行;需按时服药,注意关注药物不良反应,还要搞好定期复查工作。 3.3 加强护理记录管理  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是目前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病历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采信的重要证据,护理记录作为病历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若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且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注重不够,出现漏记或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有差别等情形,常常导致风险增加。 

结束语:总而言之,我国现阶段的医疗服务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手段和措施在不断创新,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是医疗机构应该重视的问题。医疗体系的日趋完善,为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和护理环境,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帮助和监督,合理用药和治疗恢复,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包惠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1).  [2]刘碧天,程璐,张鑫.对心血管内科病房实施无陪护护理服务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14).  [3]刘少玲,李薇,李小红.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