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三种全长摄影的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1

医学中三种全长摄影的对比

李志强

陕西省西安市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 710000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在充分享受着数字化带给我们的便利。摄影,几乎是每一个现代人都会接触的事务。普通摄影和医学摄影是本质的不同,医学摄影要求真实再现,它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虚构与夸张。医学摄影是以摄影作品内容本身的真实来表现事物的。医学摄影必须真实的再现被摄物体。

而医学中,数字化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因为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模拟影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数字化的来临而迎刃而解。在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三种全长摄影类型,分别为AGFA的CR摄影技术,锐珂以及GE的DR技术。

AGFA的CR技术代表了大多数的CR设备厂家所使用的类型,其诞生较早,是早期最常用的全长摄影技术,因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快捷,且拼接图像错位较少,摄影成功几率较高,深受临床的欢迎。目前,虽然由于DR的发展,DR也可以进行全长影像的摄影,使图像质量大幅度提高,但DR的时间分辨率远不能与CR全长摄影相比较,所以目前,CR全长摄影技术依然有一定的使用市场。其原理为:在摄影前,根据所摄影部位的长短,选择两至三块IP板,放入专用的摄影架,再对患者进行摆位,调整摄影参数,选择合适的曝光条件,最后一次曝光。摄影结束后,再将IP板从专用摄影架中取出,放到读取器中将IP板中的数据读出,最后通过后处理软件,将所得图像进行调节后进行拼接。

以锐珂和GE为代表的DR则是在进行立位全长摄影中,须使用专用的摄影辅助架,患者立于专用辅助支架上,调整好摄影参数和起止部位后依次进行曝光,曝光完成后,软件会自动进行拼接。

三种摄影方法中,AGFA的CR为一次曝光成像,所以曝光时间短,减小了患者因为移动而带来的摄影失败或图像模糊。适宜儿童或不能长时间配合的患者进行检查。但因为摄影范围大(约80--120厘米),所以IP板与焦点距离较远,摄影条件也相应的加大了许多,对X线机的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再者,因为人体厚度的分布不均,尤其是脊柱全长和下肢全长摄影中,颈椎部位较薄,腰椎较厚,而胸椎则居于颈椎和腰椎之间,故,在脊柱全长摄影中,很难兼顾两者,在同一摄影参数条件下,颈椎曝光过度,胸椎曝光正常,而腰椎曝光不足。在下肢全长中则髋关节最厚,而踝关节最薄,膝关节居中,解剖学上的这些特点,使得CR全长摄影,很难将二者同时兼顾。而能解决此问题的梯形滤线栅,临床中也很少。即使充分利用“阳极效应”,也很难解决。

锐珂的DR则须使用专用的摄影架,将摄影架立于探测器前,患者立于摄影架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选择使用设备自带的约束带进行适当约束,以减小因患者移动带来的摄影失败。在摄影过程中,X线球管不动,探测器依次从上向下移动多次,球管则以焦点为中心,模拟了CR的曝光方式,进行依次倾斜摄影,在摄影过程中,始终保证中心线对准探测器中心。此种摄影方法,因摄影过程中,需要多次曝光,在曝光间隙中,探测器和球管分别进行移动,对设备的移动精度要求较高。因为摄影时间较长,成人全脊柱或下肢全长摄影过程大约用时二十秒左右,所以其对患者的配合程度,要求也很高。对部分年龄较小的患儿或者配合不佳的患者,因为无法在此时间内保持一定的体位进行配合,无法进行摄影。其次,在摄影过程中,球管围绕焦点进行一定的旋转,只有探测器与球管在同一水平面时,中心线与探测器是垂直的。故两端的影像会有几何学上的失真。这种DR的优点则因为在摄影过程中,可根据摄影目的不同,部分机型可选择站立位全长的摄影,还有部分机型在保留站立位摄影的同时,增加了卧位状态下的全长摄影,其大大方便了术后或无法站立患者的全长摄影。另外可选择使用AEC或手动设置摄影参数,也可以对全长摄影中的每次曝光都可以进行手动摄影参数的调整,故,较CR的一次曝光,能很好的避免了因为人体组织结构不均而带来的曝光参数的不恰当,使得最后重建出的全长影像能保持整体亮度的一致。

GE的DR也需要使用专用的摄影架,在摄影前,将摄影架固定于探测器前,患者立于摄影架前,调整好摄影的起止部位和摄影参数后,依次进行曝光,在曝光的过程中,球管与探测器同步移动,始终保持着中心线与探测器垂直。数据采集完毕后,软件会进行自动拼接,如果对拼接效果不满意或软件拼接出的图像有错误,可进行手动微调拼接调整。在摄影参数中,可以选择使用AEC或手动设置摄影参数。缺点与锐珂的DR一样,因为是多次分段曝光,对设备的移动精度较高。因为曝光采集数据时间较长,对患者的配合要求较高。这类DR全长摄影的优点则是在曝光过程的每次采集时,因为球管与探测器始终是垂直的,且摄影距离可达180厘米,故,所采集图像的几何学失真很小,后期软件拼接完成后生成的全长图像能较真实的反映实际的解剖结构。

综上所述,在实际使用当中, 三种全长的摄影方法,各有利弊,我们在现有的设备中,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病变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摄影方法。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或者无法长时间进行配合的患者,建议采用CR全长摄影技术,可以保证影像的基本诊断要求。而对于能较好的配合的患者,建议采用GE的DR全长摄影技术,其大幅提高了影像的质量。而对于不能进行立位或负重全长摄影的患者,可以采用锐珂的DR卧位全长摄影技术。技师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病变和不同的患者时,合理选择摄影设备,合理调节摄影参数,可以很好的完成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全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