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输血科管理与临床输血纠纷的防范

/ 2

加强输血科管理与临床输血纠纷的防范

1 陈文和 2 张慧玲

红河州中心血站 云南省蒙自市 661100 红河州妇幼保健院 云南省蒙自市 6611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输血模式的多元化,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因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加强输血科的规范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防范输血纠纷,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输血科;管理;输血纠纷;防范

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采血及输血技术手段不断提高,临床用血已由过去单一的输全血发展到现在的多种成分输血,无形中增加了输血的风险性,加上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临床上因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尤其是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医疗纠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因此加强输血科的规范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防范输血纠纷,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笔者从血站工作多年,参与多次参加医院输血科检查工作,多次参与临床输血纠纷前期调查,输血科是输血建设中薄弱一环,对如何加强输血科管理及防范输血纠纷深有体会,现报告如下。

1 加强输血科的规范管理

1.1  完善输血科科室管理

1.1.1 提高工作人员技术素质:随着国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出台,对规范医院输血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医院业务的快速发展,高精端大型手术不断增加,输血科面临着更高的技术要求,工作人员现有技术水平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科室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加强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强化工作人员对安全输血的思想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每周组织一次新业务新知识学习,轮流派工作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或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使医院输血科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1.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输血科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障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结合实际情况,医院输血科应建立并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如岗位职责制度: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必须分工明确,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双签名制度:每项试验都要由操作者和审核者双签名;查对制度:采血前后及发放化验单前后查对科室、姓名、性别、床号及住院号;紧急用血实行主管医生签名及输血科主任签名制度;输血资料定期整理归档制度;临床输血合理性定期审核、通报制度;自体输血管理制度等。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输血安全。

1.2  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交流

1.2.1 加强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交流: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部分医务人员对新技术新项目的意义和方法认识不够,输血科要对新技术新业务做好充分的宣传,印发宣传材料发放到临床各科室,或请专人授课,推广输血新技术。

1.2.2 加强与中心血站的沟通交流:多与提供血源的血站进行业务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报告临床用血的不同需求,以免由于沟通不良影响患者及时用血,共同做好临床输血工作,对特殊病患(RH阴性、高危产妇)可能需输血治疗的与血站提前沟通输血需求,做到有备无患。

2 临床输血纠纷的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①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输血的目的,指导医生科学合理用血;②要求临床医师认真填写用血申请单,按医院规定对大量输血患者履行申报制度;③输血相关法律文书签字率应达到100%,输血前谈话制度、输血同意书、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应作为强制性规定执行;④抽取血标本前要认真核对科室、床号、姓名及住院号,血型检测、交叉配血操作正规,结果准确,报告及时;⑤输血时必须由2名护理人员认真核对,保证无误后方可输血。⑥对临床输血病历定期抽查。对患者输血指征,病历输血病程记录,输血疗效评价资料的完整性,输血四单填写规范进行抽查,对不合格的及时上报医务科考核。如发生输血反应的,应由临床医护人员负责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输血科专人负责收回,以便掌握输血反应的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做相关检验,分析输血反应的原因。

2.2  强化内部管理:加强输血科内部管理,做到科室结构布局合理,环境达到卫生要求,仪器设备使用无故障,工作人员上岗前均经过岗位培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做到:①严把血液出入库关,全血或成分血出入库均要经过仔细核对并做好记录;②有专门的冰箱储存血液,并严格按规定进行消毒及检测,全血及成分血应分别储存于有明确标记的专用冰箱内,做好贮血冰箱温度监控与记录。

2.3  输血纠纷中有下列情形输血科可免责

2.3.1 血源因素:①由于血站的原因使血液供应不及时,或由于受血者血型稀有,血站没有足够的备用血,以致造成严重后果;②输血所特有的潜在的高危因素,如血液检测的“窗口期”,或由于试剂及仪器性能的原因引起的漏检等[2-3];③血站工作失误,如采血使用的试剂过期或质量不合格,采集了未经检测的血液,以及献血员血液检测与采血时间隔时间太长,超过了安全时间;④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

2.3.2 临床因素:①临床护理人员输血时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导致查对出错或发生血液污染等;②缺少或丢失输血记录单,或忘记让受血者及家属在“用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名;③临床医生违反规定未让受血者在输血前后留取标本进行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检测。 2.3.3 受血者因素:①感染的疾病不属于输血传播性疾病;②虽感染了血液传播性疾病,但却不是因为输血而感染,如不洁性交引起的艾滋病感染。   

  总之,对输血科加强规范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防范输血纠纷的发生,是保证临床输血过程规范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3 参考文献

[1] 刘  昕,张丽荣,于天华.临床输血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吉林医学,2009,3(14):1513.

[2] 林  珍.防范临床输血纠纷的措施及输血风险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5):1779.

[3] 王丽莎.论无过错输血感染的法律责任[J].证据科学,2007,14(4):281

第一作者:陈文和、输血技术副主任技师、云南红河州中心血站、蒙自市富春路州中心血站、661100、cwh_ynx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