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康复机器手辅助任务导向训练提高脑卒中患者手部抓握功能的康复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利用康复机器手辅助任务导向训练提高脑卒中患者手部抓握功能的康复价值观察

张婷 韩月娥 通讯作者

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0048

【摘要】目的:针对康复机器手配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部抓握功能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常规实物抓握训练,实验组在进行常规实物抓握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机器手辅助的实物抓握强化训练。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7.5%,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机器手配合任务导向训练能够对脑卒中患者手部抓握功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康复机器手;任务导向训练;脑卒中;手部抓握

随着我国不断进入老龄化,脑卒中是脑血管常见病之一,在医学上又被称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这种疾病发病速度快,这种疾病发生后对患者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然而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手部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手部抓握困难。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270万人发生脑卒中,即使恢复后,大多患者也留有后遗症,例如偏瘫、失语、吞咽障碍和手部功能障碍等症状,最常见的就是手部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65%,脑卒中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我国针对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方式采用神经生理学疗法,但是成本高而且治疗过程长。因此机器手在康复中被越来越多患者使用。本文对康复机器手配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部抓握功能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选取的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相关标准。并且均患有脑卒中后手部功能障碍,实验组患者年龄为40-75岁,平均(58.5±1.2)岁,其中男患者23例,女患者1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0-75岁,平均(58.5±1.2)岁,其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20例。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实物抓握训练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训练方法为:(1)康复治疗师演示动作,拇指、食指、中指对捏动作,抓握动作,再由患者进行模仿,康复治疗师辅助患者对障碍手进行训练。(2)有的患者手指伸展不开,康复治疗师需要在患者抓握物品前,帮助患者打开手指,帮助完成动作训练。

实验组组在采用常规实物抓握训练的方式基础上增加机器手辅助治疗。训练方法为:(1)机器手由电脑软件系统和尼龙手套两部分组成,由软件控制尼龙手套背面的5根导线,再连接手指套末端,患者将手放在手套里面,穿戴机器手后手部要放松,由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手部的关节活动度对机器手进行参数设置,确保患者可以顺利完成训练任务。(2)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适应状况适当调整关节屈曲角度,调整抓握物品的大小和重量,经过几次的训练后,对患者的上肢关节和活动度进行评估[2]。康复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状态选择适合的游戏项目,例如摘苹果游戏,把树上的苹果摘下来,放在指定的地方。这个游戏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通过触觉、听觉和视觉支配其手部进行完成。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结果进行比较,将疗效分为:治愈、有效、无效三类,具体检测标准如下:患者在进行抓握测试时,能够成功抓握物体的记录为治愈;患者在进行抓握测试时,抓握能力对比以前有所改善记录为有效;患者在进行抓握测试时,抓握不住的记录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80例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技术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在我院选取的80例患者中,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是95.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是77.5%,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治愈率

实验组

40

34

4

2

95.0%

对照组

40

22

9

9

77.5%

3讨论

今年我过逐渐进入老龄化,脑卒中是脑血管常见病之一,是临床中常见疾病,这种病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很容易留下后遗症,其中手部功能障碍就是最常见的后遗症。高达65%,患者抓握困难,目前并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手部的功能[3]。但是脑卒中患者手部功能主要受大脑皮质控制,想要完全恢复比较困难,我院通过选取80例患者进行康复机器手配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进行治疗,有效的提高了临床的治愈率。对比两组的治愈率,我们发现,单一的任务导向训练治疗的对照组的治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

综上所述,康复机器手配合任务导向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脑卒中患者手部抓握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张雷,吴博等.计算机手功能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0):1037-1040.

黄海云.手工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庞文君.计算机手功能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C].//第五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4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384-391.

张婷 1988 女 江苏 本科 初级技师 康复医学科 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2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