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重症监护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重症监护护理的效果分析

丁婷婷

徐州贾汪区人民医院 江苏贾汪 221011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重症监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40例,将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0例实验组与20例参照组,对比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意识障碍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意识障碍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开展重症监护护理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重症脑卒中;重症监护;护理;效果分析

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40例,分析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重症监护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40例,将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0例实验组与20例参照组,对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开展重症监护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中最大年龄是78岁,最小年龄是46岁,中位年龄为(62.3±1.0)岁;男性患者11例,女性9例;实验组患者中最大年龄是79岁,最小年龄是40岁,中位年龄为(64.3±1.0)岁;男性患者12例,女性8例。参照组与实验组在临床一般资料比对中无意义(P>0.05)。

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环境护理、药物指导等常规干预。

对实验组患者开展重症监护护理干预:

监测病情。护理人员需在患者重症监护期间关注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监测时间超过48h,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延长生命体征监测时间,若患者生命体征(48h)未发生改变,则可停止监测。

颅内压干预。由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颅内压会升高,进而增加脑疝及脑水肿的发生情况,进而诱发患者出现死亡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每2h检查一次颅内压,同时需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等病症,针对便秘严重的患者需予以甘露醇治疗。

缺氧干预。由于患者脑组织会出现缺氧等病症,若患者长期处于缺氧情况则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护理人员需提高患者大脑供氧量,遵循医嘱对患者予以高流量吸氧处理,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若患者吸氧处理后未恢复至正常水平,需对患者予以静脉滴注500ml 高氧液,每12小时一次,直至患者恢复正常状态。

并发症干预。护理人员需强化巡视工作,按照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吸痰处理,减少肺炎的发生情况;定期对患者翻身,按摩患者腰背部,臀部,四肢肌肉,避免患者出现褥疮;为了降低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情况,需遵循医嘱对患者予以奥美拉唑、硫糖铝等药物。

康复干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予以被动运动,定期更换体位,避免患者出现异常运动,若患者颅内压增加,则需适当抬高头部,针对活动受限的患者需定期按摩肌肉及关节,避免关节功能减退。

1.3 评定指标

对比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意识障碍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GCS(格拉斯哥昏迷)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意识状态越好;采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不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40例临床指标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以%形式展开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卡方检验,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形式展开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意识障碍评分,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果

2.1 比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意识障碍评分

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7.20±3.0)分、意识障碍评分(13.40±1.1)分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比对有意义(P<0.05)。

1 比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意识障碍评分(5df879250fa80_html_278849f42ca1ed7e.png ,分)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意识障碍评分

参照组

20

16.20±3.5

9.10±1.62

实验组

20

7.20±3.0

13.40±1.1

t

8.7312

9.8205

P

<0.05

<0.05

2.2 比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参照组患者中压疮4例,占20.00%,其中肺部感染5例,占25.00%,并发症发生率为45.00%,实验组患者中肺部感染1例,占5.00%,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可见,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比对有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中常见的额慢性疾病之一就是脑卒中,该病症具备治疗难度大、周期长、病死率高、致死率高的特地啊你,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且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异常、昏迷、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因此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重症监护护理干预可对患者予以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促进患者预后,提升脑供氧量,降低颅内压,监测患者病情。基于此,本次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40例,分析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重症监护护理的临床效果,经过本组数据比对可知,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意识障碍评分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比对有意义(P<0.05),可见重症监护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提高患者意识状态,恢复神经功能;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比对有意义(P<0.05),可见重症监护护理可以避免患者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综上所述,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开展重症监护护理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颜美霞,程瑞莲,张晴, 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营养状态的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7(1):37-39.

[2] 贾涛,丁维民,李秀玲.脑卒中患者行机械通气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6(8):1449-1453,1466.

[3] 邓秋霞,高岚,王宇娇, 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病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19):2416-2418.

[4] 刘芳,朱丛丛,王冉, 等.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腹内压增高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0):116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