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究

张振宇

鄂尔多斯市神华神东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计量检定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计量检定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完善并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检定服务的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还可以督促相关企业的改革,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各行各业,计量检定机构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本文首先说明了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主要功能,然后重点分析了计量检定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路径,以便可以进一步促进其工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计量检定;信息化;建设;分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推动了各行各业管理技术、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在计量检定机构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既提高了计量检定的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检定质量和检定可靠性,使计量检定工作更标准、更规范、更科学、更具权威性,从而促进检定机构市场竞争力的可持续提升。  一、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计量检测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信息化优势得到展现,既提高了检定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同时使计量检定走向了规范、统一、标准化,使计量检定工作更加公正、客观。因此,计量检测机构逐渐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作为工作重心,不断提高本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检定准确性、报告规范性和节省管理支出。然而,由于信息化建设未实现行业统一性,各检测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不同,常表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信息化建设步伐参差不齐,改善程度各有不同,使得检测机构的信息化发展层次存在差异性;2)行业信息化标准不明确,导致各检测机构建立自己的计量工作标准,导致行业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性;3)信息化管理队伍信息化能力弱,综合型人才短缺,无法保证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走向可持续,信息化管理内容创新性小。

二、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计量检测机构非常看重所检测出来的结果是否具有可信度,尤其是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权威性,然而,以往传统的计量检测管理工作,并无法达到检测公司希望的到结果,这让计量检测的水平难以得到大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出现正好给计量检测机构管理工作带来了好处,对计量检测机进行信息化的管理,除了能够让检测数据提高其准确性和说服力之外,同时能够提高整个检测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让检测机构的结构受到了有力的保障,这对提高检测机构的实力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三、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

计量检定信息化平台由外网和内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外网处于与内网之间有安全通道和安全屏障。通过外网实现业务的拓展和业务宣传,并完成业务的订制与服务,使用户和检定机构随时沟通成为可能。用户可以在外网对检定进程进行相关查询,了解检定状态,反馈意见和查阅资质等。内网与外网分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根据行业需要、监督需要和发展需要,在内网完成业务分配、动态监督、证书规范化管理等事项,使计量检定全程符合相关要求,符合工作标准,并对检定全程起到风险防范、结果预警、统计分析、自动控制等作用,从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实现计量检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路径

4.1保障信息化建设中计量检定数据的安全性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无论是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中的内网还是外网,均具有网络功能,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安全性设定,才能避免各种网络攻击的侵害,有效保护检定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因此,系统安全性防护至关重要。检定机构要加大经费投入,在安全性的管理上,技术防范上双管齐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保护制度,使软件通过层层保护,防止病毒、木马以及黑客的非法攻击。

4.2保证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灵活性

检测机构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使得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今后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切不可盲目进行,目的就是要保证信息化设计要涵盖所有及可能发生的检测业务,并结合检定能力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可拓展的信息化框架,为业务创新和创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从而提高检测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3提升计量检定队伍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快速提高检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创新思维。因此,各检测机构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优越性和必然性,加大力度进行人员培训,进而提升本单位管理人员、检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通过专业信息化培训、制度信息化引导、业务信息化监督等手段,提高检定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同时,通过定期培训、继续教育、交流会议、行业分享、外派学习等方式,将信息化进行有效落实。

4.4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质量监管

信息化建设需要全面考虑,不仅将检测相关环节信息功能进行设计,还要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追踪、质量考核等进行有效设计,从而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实现检测责任的有效落实。特别是当检测结果出现较大偏离时,如何对数据进行高效分析,快速寻找偏离根源,才是检测机构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有效指标。因此,在设计时要加以重视,并开发出定位、原因分析、错误处理等模块,有效帮助检测机构进行质量管理和问题处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4.5根据实际问题推进相关技术研发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开发和拓展,才能实现信息化的可持续性。对于仍处于传统工作模式的检定管理和检定工艺,要将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向此倾斜,才能尽快全面实施信息化,降低检定成本和检测机构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特别是能源供应单位的计量器具管理、检定、规划等,信息数据的录库、保存、共享等等。例如,将检测业务和检定人员录入系统数据库,并标注人员工作状态。当检测任务来临时,信息化系统可以自动识别任务并匹配相应的技术人员,同时将检定工艺、检定方法、所需要设备、检定可靠性等进行智能化选择,极大的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低效率、易错误、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检测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和开发中,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开发重心放在信息化死角上,尽快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4.6推进开发进程

目前而言,不少机构都已经做到了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然而其中依旧有一部分工作需要人工手动完成,这使得工作完成效率大打折扣,上述情况应该加以重视并进行修正。针对现有的工作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地消弱信息化无法覆盖的环节,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目前现场检测水平的高低、需要检测设备的员工对该设备是否足够了解、员工对每一种线路分布是否都具有一定的熟悉程度等等情况,都应该加以重视。尤其是检测任务繁重的时候,要协调每项工作就变得异常困难,系统一定要强化该方面信息化的程度。 总结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改革转型,计量 检定机构更应当引起重视,通过强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加大 信息化队伍建设力度、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建立健全信息 化管理制度、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加快自身 的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提升计量检定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秦宇,梁艳,张楠,付文强.计量检定机构证书报告防伪与防篡改技术的研究[J].中国计量,2019(04):51-52.     [2]聚焦市场监管改革推进计量工作开展[J].中国计量,2019(03):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