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全程化质量控制实习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环境工程全程化质量控制实习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郑孝章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校为了培养符合当地企业以及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这就意味着实践教学是学生毕业就业之前需要面临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教学就是实践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从环境工程专业出发,并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该专业中的构建与探索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环境工程;质量控制;实习体系

引言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存在着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质量“三低”的状况,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社会环保企业要求的能力之间差距较大,环境保护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掌握实际工艺流程、构筑物构造和日常运行管理流程的主要途径,在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通过全程化控制提升实习质量,将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1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的概述

生态环境指的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是能够对人类和生物生存发展造成重要影响的外界条件总和。生态环境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传统的环境工程主要任务是治理环境,目前在废水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发展的趋势是尖端科技应用和多学科技术应用的融合,通过技术革新,实现污染控制的广泛化和精确化。生态工程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破坏之后采取的治理措施。生态环境破坏通常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所导致的,常见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不同,环境污染主要是指人类向环境的当中排放超过它所能承受力的能量或物质,最终导致环境质量降低,从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破坏。环境过程与生态工程就是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破坏保护的学科和手段。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在实践和应用过程中也展示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复合体系就可以使二者的特点更好地结合,从而使他们各自的优势都能够更好地发挥,达到不断创新的目标和更好的环境治理效果。

2构建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思路

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够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也在工程实践、理论教学、科研和实验教学的有效结合基础上得到培养和提高,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加强自身创新素质。(1)基础性实验。实现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强化是开展基础性实验的重点环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设备仪器的具体使用方法;使学生将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方法与原理能够熟练掌握,并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和分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基础性实验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2)综合性实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在综合性实验中得到培养和强化,在教学改革中强调增加综合性实验,并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开展频率。综合性实验与传统课程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内容方式不同,该实验又结合了教学的部分科研项目,主要是为了强调并突出专业实验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与专业知识结合的实验中能够提高工作适应性。(3)创新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要求教学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经验、成果、感受以及科研思路等,该实验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开展该实验时需要对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进行充分发挥,引导学生用已知知识探索未知领域。

3实习体系的实施

教师会详细讲解实习要求,重点讲解实习地点的工艺,让学生对工艺形成初步的认识,并针对工艺的基本原理、构造和参数、优缺点、运行情况等进行预习,了解相关实习内容。该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中控制”:(1)实习前,教师与实习地点技术人员沟通,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建议讲解的内容和地点,并针对每个实习环节罗列出部分技术问题;(2)到达实习地点后,厂区相关负责人在会议室汇报工艺,讲解厂区污染物处理的具体流程及管理运行规范;(3)实习工艺现场讲解实行“一前一中一后”分段控制,前段由实习地点负责人讲解,中段和后段分别由两位实习带队老师讲解,以避免中后段实习沦为“走马观花”;(4)实地工艺讲解完成后,学生集中到会议室,提出问题,由厂区负责人和带队老师负责回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实习效果。实习完成后,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实习成效进行了评估。69%的学生认为实习对专业知识的拓展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作用大”,认为“作用不大”的学生占比31%。而在实习体系调整前,认为“作用大”和“作用不大”的学生占比分别为46%和54%,可见学生实习的获得感提升了23%。对影响实习作用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实习体系实施前,“理论知识不足”是主要原因,占48%;而实习体系实施后,“理论知识不足”和“现场讲解不清”成为主要原因,均占33%。实习体系实施后,“前培训”阶段有效弥补了学生理论知识的不足。但选择“现场讲解不清”的比例从8%升至33%,说明现场讲解人员和过程控制方面仍需改进。“停留时间过短”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学生很难及时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4全程化质量控制实习体系改进建议

(1)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培训前要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并制定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中控制”阶段,带队教师要实时监控现场纪律,检查现场实习记录;“后评估”阶段要保障调研报告和实习专题报告的质量,客观评估实习效果。(2)维持实习基地和人员的稳定性。实习基地是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直接影响实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校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并选择相对固定的讲解人员和讲解内容,形成长效实习机制,提升实习质量。(3)适当减少实习地点数量,延长单个实习地点的实习时间。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充分了解工艺设备的组成、构造和运行管理情况,能够结合已有知识提出问题和见解,并力求当场解决问题。

结语

综上可知,学校如果想要实现教育目标培养更多人才服务社会,就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自主发挥,加大专业实验中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并使科研转化为专业实验内容,从而在构建健全的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时,能够实现对应用型高技术人才培养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立欣,宋志伟,战友,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175-178.

[2]闫东杰,黄学敏,玉亚.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保障措施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6):97-100.

[3]张迎明,刘永德,谢玲玲.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29(4):66-68.

[4]周荣敏,雷延峰.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措施[J].大学教育,2017(2):39-40.

[5]韦岩松,韦帮偶.高校转型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7(7):39-43.

[6]石辉,葛碧洲,张军.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重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