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评价颈动脉狭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超声评价颈动脉狭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应用价值

曾涛 林能文

娄底市中心医院 417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评价颈动脉狭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病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病例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各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病例组(P<0.05)。结论: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超声;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在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具有非常高的致残和致死率[1]。大部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后遗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2]。目前看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检查颈动脉疾病的准确、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本研究为了探讨超声检查在评价颈动脉狭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应用价值,选取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10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纳入标准为:①入选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②患者具有失语、三偏、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③患者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或者一过性的脑缺血症状;④排除患者并发心脏、肺、肝以及癌症等疾病,排除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疾病。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超声检查方法 颈动脉超声检查使用百胜或飞利蒲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2.6 -12 MHz。检查过程中让受检者取仰卧位,使颈部充分暴露。使用探头从锁骨上胸锁乳突肌的外缘横切,进行宗切扫描,将颈总动脉近端、颈总动脉中段和颈总动脉远端。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记录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舒张末期最低流速、收缩期最高流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舒张末期最低流速、收缩期最高流速。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测量资料使用x±s表示,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使用t检验、5e055d1a685d3_html_20b798c31204a122.gif 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病例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比较 病例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病例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有斑块

无斑块

发生率

病例组

100

82

28

82.00%

对照组

100

19

81

19.00%

5e055d1a685d3_html_20b798c31204a122.gif

79.388

P值

0.000

2.2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病例组的舒张末期最低流速和收缩期最高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2.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组别

收缩期最高流速(cm/s)

舒张末期最低流速(cm/s)

搏动指数

阻力指数

对照组

73.4±13.5

18.4±6.3

1.60±0.45

0.68±0.10

病例组

65.7±15.3

13.6±4.6

1.75±0.39

0.78±0.09

t值

4.651

7.874

3.241

9.245

P值

0.000

0.000

0.002

0.000

    讨论

    颈动脉是位置浅表的动脉,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非常清晰地将颈动脉的内部结构显示出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血管内的管壁结垢,了解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了解斑块和血栓的情况,还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到斑块的软硬程度,斑块的厚度,斑块的位置和斑块的位置等[3]。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能够帮助了解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从而指导临床医生采取何种治疗方式,采取药物治疗或者进行外科手术,对于药物治疗后患者康复的情况以及手术治疗后病情的变化,都可以采用超声检查来进行监测,从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4]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病例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了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且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也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本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病例组(P<0.05),这一方面是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颅内存在病灶,使得血流受阻,另一方面,病例组患者大多具有较为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这能够降低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力,使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能够非常敏感地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改, 赵玥, 杨娜,等. 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4):48-50.

    2.王林, 熊全庚, 张春莉,等. 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2):129-131.

    3.丁作鹏, 何年安, 赵志宏,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J]. 安徽医药, 2013, 17(10):1697-1699.

    4.王林, 熊全庚, 张春莉,等. 颈动脉血管超声成像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及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预测[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 1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