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评估及对比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评估及对比探讨

龙敦艾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湖南郴州 424400

【摘要】目的:以对比探讨的方式,来对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加以评估。方法:按照随机采样的方式,从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择取10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入组后排序的单双号,将其划分为2组——排序为单号的50例作为对照组;排序在后的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单纯的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采取电针配合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JOA评分、压痛评分与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与压痛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与压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使之腰部功能得以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电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评估;效果

引言:

在现代的生活与生产中,多数人长期保持坐位或者负重较为严重,这就使得腰椎损伤相对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腰部功能疾病,其多发于青壮年人群。在发病后,患者会存在明显的腰腿疼痛和腰部活动受限,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会导致下肢功能受限。目前,对于这类疾病有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案,且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高达85%,运用率较高[1]。其中,电针疗法的运用相对普遍,安全性高。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抽取的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临床治疗完备,且经过影像学检查,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指征[2];患者意识清晰,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缺损;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以患者入组后的排序单双为根据,将其划分为2组。

序号为单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介于33~71岁之间,平均年龄(48.29±3.42)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2.0±0.5)年;

序号为双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介于32~72岁之间,平均年龄(48.17±3.54)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2.1±0.4)年。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的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取患者夹脊穴,将红茴香注射液1mL以注射的方式给药,快速刺入穴位之中,在得气后,缓慢将药物推入,隔日用药1次,每周3次,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采取电针配合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给予电针治疗。取双侧大肠俞、双侧小肠俞、腰阳关、命门、患侧阳陵泉、患侧环跳、患侧昆仑、患侧秩边、患侧委中。让患者调整至俯卧位,并且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选取0.25*75mm的毫针来进行针刺。在得气后,对患者的每个穴位都进行1~3s的轻捻,并且连接G6805-2型电针仪,将电流量调整适中,并且以患者耐受度为前提,进行调节。同时,以红外线对患者进行腰部照射,留针0.5h。每隔1日实施1次,每周3次即可。连续运用4周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以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下腰痛评分法(JOA)来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同时,采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来对患者进行压痛评分,其分值按照轻重程度记为0~3分。

疗效评价标准 在治疗后,患者无明显腰腿疼痛现象,且直腿抬高≥70°则为显效;在患者治疗后,腰腿疼痛与腰部活动能力改善,则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5e055d950fafa_html_b92f3ae298ea170f.gif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与压痛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与压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与压痛评分来进行比较(5e055d950fafa_html_b92f3ae298ea170f.gif ,分)

组别

例数

JOA评分

压痛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10.23±1.45

18.92±3.20

2.54±0.89

0.87±0.12

对照组

50

10.34±1.82

15.72±3.42

2.56±0.76

1.03±0.56

2.2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50

32(64.00)

16(32.00)

2(4.00)

48(96.00)

对照组

50

26(52.00)

15(30.00)

9(18.00)

41(82.00)

3讨论

从发病机制上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椎间盘组织长期受压迫导致破裂,从而使得椎内液体溢出,引起的炎性反应,且对神经根产生了较为剧烈的刺激,再加上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产生了压迫或者牵拉现象,使得患者出现疼痛与功能缺损。在手术治疗中,会对病灶组织进行清理,从而改善患者的相关功能。但是,这种治疗方案会使得患者术后恢复日期较长,成本较高,患者会对其产生恐惧和质疑等情绪。基于此,临床提出了非手术治疗方案。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穴位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电针治疗为主,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穴位注射能够针对患者的病灶进行用药,使得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电针干预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加上电流的刺激,能够对患者的气滞血瘀、经络阻塞等现象进行改善,从而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和镇痛的效果[3]。且在相关研究中认为,电针能够解除局部软组织痉挛、改善患者病灶周围的血液循环,使之血管得以扩张,腰椎受压状况改善[4]

综上所述,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使之腰部功能得以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洪.电针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8):135+166.

[2]钱治. 电针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对比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

[3]陈建安. 电针与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4]周长斗,胡朝耀,龙喜,彭中华,许云艳.电针与骶管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0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