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分配在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3

岗位分配在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马彩艳 李香梅 赵晓华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 03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岗位分配在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17年12月31日结束,为期1年。将消毒供应中心18人分为4个层次,设定9个岗位。设置岗位管理系数,制定量化的绩效考核标准,建立绩效考核与个人奖惩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方法进行绩效管理。对18名人员干预前后工作质量控制评价、理论技能考核情况、在临床科室的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数据统计发现,岗位分配应用在绩效管理中,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人员专业素质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岗位分配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中,能够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工作学习热情与创新意识,提升人员整体素质,促进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改进,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在临床科室的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岗位分配;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全院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随着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处理的物品日益集中,复杂程度也日益加剧[1]。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特殊性与多层次的人员结构,以及新型的清洗和灭菌设备的应用,促使专业技术不断更新[2],给管理带来很大困惑。护理绩效管理是组织利用特定的工具和方法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进行考察评价的过程[3]。岗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建立科学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4]。逐步完善与优化消毒供应中心岗位绩效管理是科室管理的重点。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18人,其中护士14人,年龄为25~53岁(平均年龄41岁),本科学历12人,大专2人。工人4人,年龄为40~51岁(平均年龄46岁),大专1人,中专3人。

1.2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我科2016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单项评分情况,理论、操作技能考核优秀率,临床服务满意度。2017年1月起对科室绩效管理制度及方法进行细化,优化改进。将2017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单项评分情况,理论、操作技能考核优秀率,临床服务满意度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2.1岗位设置 由护理部人员、本片区护士长、本科护士长共6人组成岗位设置小组,在对消毒供应中心现状调查的同时召开全科护士座谈会,广泛听取每位员工的意见或建议。结合现行的CSSD管理规范、行业标准等,详细了解、明确各岗位的名称、工作职责,制定各岗位资质说明书。再次全科会议对岗位设置、工作职责等进行讨论修订、确认。根据临床科室分布、物品处理流程及我科区域划分,设置收送、清洗、包装、灭菌、器检、辅助等共9个岗位。

1.2.2分层级管理 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落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护士岗位管理的规定,结合我院“分层级培养实施方案”、“护士分层级标准”将人员进行分层,要求包括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入科年限、工作能力、知识技术水平等,我科人员按标准要求划分为N4层级1人,N3层级8人,N2层级7人,N1层级2人。

1.2.3设定系数及分配原则 将出勤、岗位、层级进行不同比例的分配,设定各岗位不同的绩效系数(下收送0.2、清洗0.12~0.14、包装0.12~0.16、器械检查、辅助、行政等0.1),层级系数由高到低为0.12~0.18。分配坚持如下原则:①以绩效为基础,以考核为依据;②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③实行按岗定酬、薪随岗走、岗变薪变;④注重公平,参照工作量、工作难易度及所承担的责任等设置各系数,上下差距相对合理。

1.2.4考核方法 ①工作量数字化,将各环节工作信息进行统计;②按日常各环节工作质量、劳动纪律、服务质量、三基理论、技能考核、继续教育等方面设计考核框架,并将考核内容具体细化,每月底进行整合评价;③建立绩效考核小组,由护士长及2名高年资护士组成,每月按照绩效二次分配方案进行监督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得出每名工作人员的绩效分值,计算当月奖金。

1.3评价指标 将岗位分配绩效管理干预前(2016年1~12月)与干预后(2017年1~12月),分别对以下指标: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单项评分情况,理论、操作技能考核优秀率,临床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①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依据为《消毒供应中心卫生行业标准》、《消毒供应中心三甲医院评价标准》,将各考核要求细化、条款化,各子项目不合格扣分值为0.2-2分,总分为100分;②每月理论、技能考核内容为本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当月工作培训重点,满分为100分,采用科室常规闭卷考核与技能考核的方式进行;③科室每月有两名护士分别对临床科室、门诊各诊室进行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服务态度、效率、工作质量等。

1.4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干预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明显优于

干预前,经t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见表1)。

1 工作质量单项评分对比(分)

下收送

清洗

包装

灭菌及检测

消毒隔离

干预前(n=18)

88.6±1.9

88.7±2.6

88.5±3.2

90.8±3.2

91.1±2.1

干预后(n=18)

90.5±2.6

91.3±2.8

90.7±2.5

93.1±2.2

93.2±2.5

t

2.360

2.722

2.167

2.678

2.573

p

0.025

0.011

0.038

0.012

0.015

2.2干预前后护士理论、技能考核优秀情况。干预后理论知识考核及操作技

能的考核优秀率有明显提高。经X2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见表2)。

2护士理论技能考核优秀率对比[n(%)]

理论考核

技能考核

干预前(n=18)

12(75.0)

11(87.5)

干预后(n=18)

16(87.5)

17(93.75)

X2

10.286

13.333

p

0.000

0.000

2.3干预前后临床科室服务满意度情况。经满意度调查发现,干预后临床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管理与质量控制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5]。随着当前医院业务量的不断扩大,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的物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6]。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要求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模式不断强化[7]。传统的管理使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缺乏竞争力和危机意识,人员文化素质低,思维局限,工作热情低,与迅速发展的消毒供应专业格格不入,严重制约了专业的发展[8]。很多研究者将绩效评估、考核看做整体管理系统中的主要部分,而忽视了在管理中培训、激励、改进等过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考核为手段,能够客观、公平地对消毒供应中心各级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分配,促进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9]

本研究实施期间有两个护士岗位不能保证人员(1人离退休,1人长期请病假),在人员紧缺不能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将器械检查岗位与清洗岗位进行整合,工作时间不冲突也不影响工作流程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工作量。经绩效管理小组与全科人员再次讨论后将清洗岗位系数适当提高,全科人员积极参与调整并保证了工作质量。实施岗位分配管理以后,充分调动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工作质量、个人素质、服务质量等纳入绩效管理中,既有利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改进,又能提升人员整体素质。

岗位分配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中效果显著,充分调动了各级人员的工作学习热情与创新意识,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在临床科室的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蒋萍,熊楚梅,李进娥,等.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J]. 解放军护

理杂志,2014,31(15):53-55,67.

[2]袁美莲,张丽华.县级综合医院门诊导诊岗位设置探讨[J].健康之路,2013,(12):551-552.

[3]吕菲.护理绩效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62-64.

[4]黄浩,周晓丽,陈慧,等.分层培训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价值[J].护士进修杂志,2012,

27(15):1361-1362.

姜华,屈芸娜,王建俭,等.消毒供应中心(室)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研究[J].护士进修

杂志,2009,24(13):1168-1169.

邱铭,沈世琴,李霞,等.大型综合医院持续改进门诊管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

2014,22:2956-2958.

樊晓鸣,张红卫.门诊管理流程再造与优化回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

78-79.

李平,欧文斌,叶苓,等.加强门诊管理提高工作效率[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

33-34.

何惠燕,陈爱琴,李丽娇,等.立足岗位需求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持续性培训的探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