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30
/ 2

小学数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宋丹丹

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运算练习,同时对理解课本教学工具也有很大帮助。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业负担不再那么重了,因此老师更应该应用一些正确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而应用生活化作业使作业与生活更贴近,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如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也能让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推广生活化作业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俗语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的影子,超市结账、建筑测量等,这些与我们的生活有很高的契合度,都是数学应用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的把握这一点,将生活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蕴藏的大量数学信息,进而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生活化的优势

(1)有助于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对于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较弱,但擅长理解与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具体问题。因此,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开展教学,帮助他们降低理解抽象问题的难度,将问题以具体化的形式进行转换,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运算原理和思维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吸收知识。(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面对生活中和学习息息相关的问题时,学生能够更有代入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用生活化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同身受,引起学生共鸣。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形式,学生很容易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认为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而不是课本上枯燥的理论,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端正态度。

3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对策

3.1 转变教学观念,探寻数学生活化方法

数学生活化在小学教学中经常遇到,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提出生活化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无论在备课、上课,还是作业等环节,都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化紧密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生活中寻找教学的例子,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到解决问题入手。如在讲到余数课程时,教师可以改编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孔融有10个梨,他应该如何分给他的哥哥、弟弟、妹妹?这时候学生发现不能完全整除,由此对于余数产生了初步的认识,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3.2 加强生活和数学的联系

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我们发现数学课本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多,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才能将数学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而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对数学问题进行挖掘,使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想起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只有这样在数学中联系实际,在实际中学习数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以及生活能力。此外,学生还能在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感受到亲身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在生活中他们可能也会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以小学生去超市买东西算账以及不同的折扣的计算问题和银行存款利息等为主题。在未来的生活中学生会不断接触这些场景,就会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强化。在实践过程中小学生帮助家长买东西算账,银行储蓄等,会得到家长的鼓励表扬,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对小学生的学习及成长都有帮助。

3.3 课程的导入和引申

数学课程中的许多问题具有抽象性,学生在对抽象问题把握不好的时候会很难接受和吸收新的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会感到难以推进。这时就需要发挥数学问题生活化的作用,为教学创造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例如,在教授“乘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给班级同学每人两块巧克力,并以加法的方式,计算给学生的巧克力的总数。班级中学生的数量众多,以加法计算总数无疑是非常不方便、不快捷的,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出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式,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场景了解乘法的运算思路和方法,并合理应用乘法。在学生对乘法的基本问题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运用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申教学,可以进一步讲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能够以直观并且连贯的思路学习相关知识。

3.4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室这个小空间内,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适当的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课外实践。例如,在学习统计相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到附近的超市,调查牛奶或者其他东西的销售量,然后制作成为统计表。通过走出教室,接触生活化的场景,能让学生知道知识与生活是相互联系的,并且通过了解超市人员也会制作统计表,观察东西的销售情况,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结合家中的实物学习知识,家里大大小小的东西,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家长悉心指导,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工具,都可以实现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的工具。

3.5 结合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需要在具体的运用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新课标提出,学校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和应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的时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且它的这种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三脚架或者衣架这些都是三角形的,他们设计成三角形是为了更加的稳定。而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但是它的这种不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一些运用,老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运用。这样能够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

4 结束语

如今,为了响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开始广泛推行生活化教学方式。因为数学知识多来源于生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必然能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将生活化教学方式应用起来,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生活等,这都是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所述仅为个人拙见。

参考文献:

[1] 赵元元. 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 苏永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231+233.

[3] 费雪姣.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18.

[4] 王竹梅.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81.

[5] 李雪琴.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2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