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 :临床最常见心律失常 ,你真的会处理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3
/ 1

室性早搏 :临床最常见心律失常 ,你真的会处理吗

杨智

平昌新华医院 636400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话,在平时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是在60-100次左右,而如果出现了心率高于100次或者是低于60次就可能是心律失常的症状了。据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1200万人有心律失常的症状,其具体表现为乏力、气短、胸痛和心慌。

人体的血液要靠心脏的不停搏动来提供,而人体每分钟供出的血量依赖于心脏跳动的次数,心跳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泵出血液的多少。而太快太慢将会导致泵出血量的不平稳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还可能发生的症状是心跳节律的忽快忽慢,也会导致全身的各个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失常而诱发一系列症状。在心脏疾病中,心率失常属于一大比较棘手的难题。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在临床上,引起心率失常的不仅仅是心脏的问题还可能是电解质不平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者内分泌失调。由于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复杂,因此就治疗方式上来说,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因素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段。

心律失常的发病原理是由于窦房结或者窦房结以外产生的异常激动导致传导缓慢。传导过程中发生阻滞或是通道传导异常。即是心脏活动的起源或者传导过程中发生障碍导致的心脏搏动的节律以及频率的异常。其严重者可导致持续给予心脏压力而使其衰竭或者是突然发作而发生猝死。因此,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引发生命危险。

室性早搏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其发病原理为窦房结冲动在没有抵达心室之前,在心室中的室间隔或者任何一个部位的节律点提早发出了电冲动信号引起的心室除极,又称室性期前收缩,简称为室早。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具有很大的变异性,从无症状到轻微的心悸不适,最后会导致早搏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从而导致黑蒙或者晕厥。

室性早搏指的是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从而引起的心脏波动,属于最为常见的心率失常。其发生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发生在异位性或者窦性心率基础上,并且发作时间上也不规则,可频发也可偶发。且发作后搏动可规则也可不规则,形成联律性过早搏动或者是二联律。按发作部位的起源不同,还可以分为室性、房性、窦性和房室交接处性四种。其中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为房性再有就是结性,最罕见的是窦性过早搏动。

早搏的发病人群包括正常人以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早搏的发病原因还可能是锑剂、洋地黄、普鲁卡因酰胺或者奎尼丁中毒,血钾过低,心导管检查或心脏手术对心脏造成机械刺激等。

室性早搏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人群也相当的广泛。不仅包括了各种心脏病患者还有正常健康的人群也极易容易发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因此,在治疗上需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症状来对症治疗。早搏治疗的规范化处理在目前来说也是一大问题。

室性早搏的治疗处理主要是要保证改善患者症状以及长期预后。对于缓解患者症状来说,首先要经过检查来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大多数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大多比较轻微,要提前告知患者自身病情的具体情况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还并没有,但对于需要治疗的患者大多前期可采用钙拮抗剂或者β受体阻滞剂。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心功能不全者则常选用胺碘酮。

但对于室性早搏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预防心源性猝死,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常用胺碘酮来降低心源性猝死概率。对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常用的药物的莫雷西嗪。但通过临床实践可明显看出,胺碘酮对这类患者的心律失常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属于相对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总之,在对于室性早搏治疗处理的目的原则在于减轻和改善临床症状,对于轻度患者采取心理治疗措施,心理治疗措施无效时再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对于室性早搏的处理在于对该疾病症状进行有效的减轻而不是完全的控制。